8岁小男孩生病了,需要接受输液治疗,然而跑了三家医院,还是不愿意就医。其母亲情急之下才问出原因:原来男孩嫌医院没Wifi(注:无线网络),才一换再换。这就是近日家住霞山区荷花村附近的周女士遇到的:令她哭笑不得的事。(3月19日《湛江晚报》)
如今的孩子一身“电气”,要么拿着手机整天做“低头族”,要么抱着iPAD到处寻找WiFi无线网络,手机控、WiFi控不知不觉成了孩子最新的代名词。更让人惊讶的是,8岁男孩生病需接受输液治疗,由于医院不设WiFi服务,男孩竟然不愿意就医,这种对WiFi成瘾的表现和行为,当值得家长警醒。
诚然,WiFi、手机、iPAD等科技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得到拓宽,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有机会在早期接触到这些电子产品,对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家长正利用这些电子产品教会了孩子很多实用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
但是,网络是多彩世界,也是虚拟世界。在网络中,有很多腐朽、落后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孩子若着迷于网络,着迷于手中的电子产品,对诸如WiFi这类科技产物过于依赖,加上孩子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了这些科技产物的“奴隶”,根本上无益于孩子成长。而且,孩子成了WiFi控、手机控之后,在现实环境中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一个健全的人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呢?
因此,针对孩子这种情况,家长有必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管”是控制好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数量和次数。很多家长看到其他孩子有了很多电子产品,也学着跟风、攀比,给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类似产品。事实上,家长当清楚明白孩子的需求,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是真正起到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让孩子明白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