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母亲带农药赴四川卧底传销窝 只为救出两个女儿

2015-03-25 09:09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吴文静

任女士发出的报案短信。

传出10余窝点信息

意识到这可能是个传销组织后,19日,任君霞也赶到郫县,并在妹妹不远处的一个宾馆住下。

到这时,她已经收到了上百条短信。其中,任有梅将记录下来讲课的地点全部传了出来,总共有10多处,涉及200多人。“那些谎言说得这么诱人,我真怕她也陷了进去。”任君霞说。

任君霞不知道的是,任有梅进去卧底后,与大女儿同住。为了传出消息,每天晚上,只有等到女儿熟睡了后,她才能偷偷的在被窝里面编短信。白天,很多人都曾试图说服她支持女儿,甚至想劝她也加入。有一次,她忍无可忍,终于和劝她的人吵了起来。

报案后得警方解救

20日,任君霞带着妹妹传出来的证据,来到郫县公安局郫筒派出所报案,请求警方解救她的两位侄女。

当天下午1点过,按照卧底母亲提供的地址,郫筒派出所的10多名民警和郫筒工商所的几位工作人员找到了魏雨、魏雪姐妹。

记者看到,包括任有梅母女在内,这套三居室的房间住了6个人。面对询问,均辩称各自有各自的工作,一起合租的房子。其中,一名年轻男子自称在犀浦卖烤鱼,因为这边租金便宜,才舍近求远租到郫筒镇。但当民警问起烤鱼店的具体位置,男子一时语塞。

而在一旁,民警刚要开口询问任有梅,魏雨连忙上前插话:“妈,你才过来耍几天,不要乱说。”

任有梅私下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女儿之前曾在他人安排下,看了高管的豪宅、豪车,她们一心想挣回那1040万,“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说。”

一个小时后,6人均被带回郫筒派出所接受调查。“卧底母亲”所不知的险情:一直想拉她下水

在任有梅的指引下,民警从魏雪同住女子包中找到几张记得密密麻麻的纸条。通过一张纸条上的记录,任有梅才知道她的卧底工作是多么凶险,“原来他们一直对我有怀疑,还偷听了我劝女儿,怪不得一直有人轮番监视我!”任有梅说,怪不得我刚来的时候,他们问我看不看新闻。

纸条有一页记录的是3月13日到3月17日的事。这正是任有梅冒险卧底的这段时间,所记录的也大多与任有梅有关:“她(任有梅)防备心很强,很多个人信息都没有实事求是的说,还私底下劝她女儿说,这么简单的东西,连小学生都看得出来,说她执迷不悟……还说培养什么人才,可笑,这后面有个很大的组织,这种骗局都看不出来。甚至,她只要没看到女儿,就在每个房间找。”

最后,记录者在建议:因为她目前能识破这种骗局,疑心重,劝她的人只能暂时不提这事,往后拖。建议高手先藏起来,后面(以后)再出马。对话

为什么要以身涉险?

“卧底母亲”:我不去,她们就毁了

21日,因为民警对6人分开询问,记者与任有梅进行了单独对话,她向记者讲述了卧底一周的经历。

华西都市报:你之前强烈反对,又突然到郫县要求和女儿住在一起,他们没怀疑你吗?

任有梅:当然怀疑了,还问我看不看电视、看不看新闻,我骗他们说我从来不看新闻。之后,我又说我是来看女儿在这边过得好不好,好的话我和她爸才放心让她在这里干下去,这样,他们才让我留在那里的。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要冒险去卧底?

任有梅:我不去,她们(两个女儿)就毁了,我本来想找齐证据,把这个组织都连锅端掉的。但开始他们根本就不信任我,不让我听课,后来慢慢让我听课,我还主动帮他们做饭。

华西都市报:遇到过危险吗?

任有梅:危险倒是没遇到,反正我是带着农药来的,不怕他们。不过有一次,我在纸上偷偷写下听课的地点,好像被一个监视我的人发现了,我就顺手丢到垃圾桶里。我们两人僵持了近一个小时,后来我支走了他,赶紧把纸条找出来丢到了下水道。

华西都市报:把女儿带回去,她们会不会偷偷跑回来,以后打算怎么办?

任有梅:不知道,感觉虽然对我凶,还是有点醒悟了。带回去后,我打算和她爸带她们去广东找工作。这世上就没有天下掉馅饼的事,只有凭劳动挣钱。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揭秘传销组织骗术曝光:盯身边人 编一个谎演一出戏

事实上,两姐妹参与的这个“一夜暴富”项目,之前曾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过,名为“1040工程”的非法传销组织。但他们是如何做到让两姐妹深信不疑的呢?卧底一周后,这位母亲逐渐找到了答案。

其中一张纸条详细记录了如何说服一个3年未见的朋友加入组织。“目标人”叫常刚,和记录这张纸条的人是同事关系,并注明信任度一般。

纸条上,常刚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性格、优缺点均被详细记录。在“邀约谎言”一栏,记录者写道:“我们有两三年没见过面了,我就说我在做服装生意,叫他过来,跟我发货做物流管理,工资没有具体说明。”一旦见面,记录者要求组织找人配合演一出戏:“找好配合人及角色定位。”

此外,记录者还详细阐述了为何能够说服常刚:他有想法、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在家玩牌,输了好几万,想快速挣钱。

事实+

传销为何屡禁不绝?

传销,又称“经济邪教”,指的是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传销人员一般都是利用亲情,友情将传销亲朋好友诱骗参与传销。

这种“经济邪教”在中国“面世”已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屡经打击,但遇到合适的“气候”,很快就变换花样,死灰复燃。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对传销多次重拳出击,例如颁布《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等,但为什么却屡打不绝?

有分析认为,工商部门与公安部门都负有打击传销的职责,但似乎没出现人身伤害前是工商部门管,出了事情后才是公安部门的事。传销组织虽然几乎是在当地公众的眼皮底下搞活动,但由于受害者都是外地人,不少知情者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举报积极性。“民不举,官不究”,助长了非法传销组织的嚣张气焰。(腾讯新闻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等报道)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