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外观亮丽的楼房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条条宽敞清洁的村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道整洁宜人,路面难觅一片纸屑,道路干净得“一尘不染”。近日,记者走进雷州市客路镇东坡西村,仿佛走进“世外桃源”,让人不禁赞叹该村的卫生文明。(3月29日《湛江日报》)
在新农村建设中,雷州市客路镇东坡西村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子,不仅村中的“硬件”建设得好,如村民先后建起64幢小洋楼,规划建设了硬底化村道、巷道和排污沟,建起了漂亮的篮球场;而且村中的“软件”建设也跟了上去,尤其是把卫生管理工作搞得相当不错。因此,2014年,该村被评为“湛江宜居村庄”、“湛江卫生文明村”。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成就卓越;但是美中不足的就在是“软件”建设水平较低,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的卫生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好,以致出现了“垃圾围村”的困局。东坡西村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促进了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全村形成“村庄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良好卫生氛围,村民逐渐摒弃卫生陋习,树立了卫生文明的新观念。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村镇,而东坡西村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化的有益经验无疑值得推广。自我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动员会后,各地村庄纷纷掀起卫生整治专项行动的热潮,一批批生活垃圾被清理出村,“垃圾围村”的困局有所缓解。但是,如何巩固农村卫生整治的成果,确保卫生乱象不再重现呢?这成了各地村庄探索的难题。依笔者看,要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就要从卫生管理制度建设上下手,如东西坡村先后制订出《卫生门前三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条例》、《卫生文明公约》等乡规民约,成效显著。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固然值得倡导,可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考评;而应以此为契机,加快卫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垃圾定期收集清理制度、卫生保洁员负责制度、卫生监督制度、考评奖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有了制度的坚实保障,农村卫生整治的成果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巩固。
笔者相信,以制度化助推卫生文明村建设,是一条卓有成效的卫生管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