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医疗对口支援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广东省选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的专家医疗对口支援徐闻县人民医院,当地患者在徐闻就可以像在湛江、广州等地大医院那样,接受肿瘤根治手术、肝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以及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上级专家医疗服务。医疗对口支援,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胆道结石疾病是雷州半岛乃至粤西地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肿瘤也是悬于徐闻老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过去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条件支撑,大量的胆道结石病人和恶性肿瘤患者要辗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距离广州660多公里,从徐闻农村到湛江也要约3个小时的车程。徐闻的患者到湛江、广州看病治病,由于路途较远,不但看病困难,而且看病成本较高。
由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让很多贫困家庭望而生畏,有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病情严重家庭困难的病人放弃治疗。
像徐闻县下洋镇83岁的农民杨京那样,4年前她患上了胆结石,由于年纪较大,加上到湛江、广州就医看病难,老人忍受着病痛熬过一年又一年。如果不是她“挺不住”,她还不肯做手术。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病人到到湛江、广州看病治病,患者要花上一笔不少的医疗费。家属陪病人要增加一笔车费、吃饭住宿费等治疗以外的费用,到湛江、广州看病还要来回奔波,要起早贪黑到医院排队挂号,如果住院还要排队等待床位入院。
近年来,我省派驻省医疗骨干到县级医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医疗对口支援,省、市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给县级医院,对加快县级医院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山大学附属二院派出肝胆胰外科教授张建龙,对口支援徐闻县人民医院,不但带领当地的医护人员开展了很多大型手术,并且救治了众多危重病人,还手把手地教给当地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还给当地医院带去省城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当地医院的医生不但学到了他传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还深深地被他认真细致关心病人的工作态度和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从技术与管理到医德医风全面提升了当地医院的综合水平。
老百姓有个朴素的道理:不管是哪里的医院,能治好病就是硬道理。但老百姓在基层医院接受高难度手术,需要勇气和信心,这个勇气和信心来自能治好病的医疗技术。在县级目前的医疗条件下,也只有通过医疗对口支援,才能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徐闻县人民医院通过省医疗对口支援,在中山大学附属二院专家教授的帮扶下,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广东省选派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的专家医疗对口支援徐闻县人民医院,最终得益的是徐闻的老百姓。像徐闻县下洋镇农民杨京那样危重病人,做手术取出全部的胆结石,并切除了左肝叶,如果在省级大医院术后还要在ICU治疗,起码需要10万元以上,而在徐闻治疗全部费用只花了3万多元,大大地为群众节省了费用。
另外,医疗对口支援,还能使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在作用。像徐闻人民医院那样,目前虽然拥有美国磁共振(MR)系统等200多台(套)医疗仪器设备,有些高端设备目前还处于省、市医院的先进水平。但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英雄无用武之地”。过去这些高端设备只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或者请湛江、广州、海口等地的专家来零星开展一些高难度的手术。
在目前县级医院现有的条件下,医疗对口支援,不但提高县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县级医院的先进设备产生更大的作用,避免一些地方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
医疗对口支援,其实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但愿这项惠民利民工程能够像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和徐闻县人民医院那样,实实在在地对口支援,造福百姓,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简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