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雷州市乌石港区年届八旬农村退休干部、乡村医生麦家福坚持带领“爱心修路队”义务修路架桥、建爱心茶亭,免费为群众送茶,好事做了“一火车”,被当地群众誉为“雷州活雷锋”。(3月31日《湛江日报》)
继雷州籍“湛江好人”陈光保之后,欣闻雷州再现“最美老人”麦家福,笔者的心田宛如一阵春风拂过,倍是温暖。年过八旬的保伯无私捐款奖教奖学的感人事迹,可谓家喻户晓,誉满天下,成为“湛江好人”的一张闪亮名片。如今,八旬老人麦家福义务修路的感人事迹,也必将为群众所铭记,在当地的慈善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义务修一条路容易,而修100条路困难。无私献出一点钱容易,而献出所有积蓄困难。然而,麦家福老人做到了,他坚持义务修路20多年,至少花了全部积蓄20多万元。尤其是他现在已过八旬高龄,却依然激情高昂地奋战在修路一线。在麦家福老人的爱心感化下,当地许多村民主动加入了他组织的“爱心修路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也给予大力支持。凡人善举,以星火燎燃之势传递着正能量,着实令人欣慰。
我们的社会需要众多的“最美老人”,也需要众多的“最美少年”、“最美青年”,把做好事当作一种人生乐趣,坚持行善积德,造福桑梓。当前,我们全社会还未真正达到小康水平,不少贫困地区需要大力扶贫,不少贫困群众需要切实扶助,单靠政府民生力量的支撑还是不足的,需要民间公益力量的更多支持。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幸福社会的建设进程,使共同富裕的目标早日实现。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行路难”,乡村烂路让群众苦不堪言。虽然我市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进展较快,建设成就突出;但是由于我市农村贫困地区较广;要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建设任务依然较重。对于财力薄弱、人口稀少的村庄而言,修路更是面临着不小的困难。那么,面对“烂路”,我们难道就无能为力了吗?麦家福老人的爱心行动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只要村民们都立下一个共同的修路目标,团结起来,组建“爱心修路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那么就能建成一条漂亮、畅通的公路。
向“雷州最美老人”致敬,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条条好路,还有一笔笔弥足可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