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利益冲突、纠纷矛盾,村(社区)群众不再恶语相向,而是依据法律,理性解决。昨日,记者从麻章区获悉,随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不少纠纷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4月8日湛江日报)
自2014年12月起,麻章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成效初显,值得点赞。这一工作着眼于增强“两委”干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从实践层面来看,麻章区达到了预期目的,群众的反响非常好。十八大后,我们国家着重提出“以法治国”的战略决策,特别强调各地以法律为准绳进行社会治理,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实质上,我们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法治建设的力度,把法治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化解郁积已久的各种社会矛盾,创建和谐社会,让广大群众的内心由衷地产生幸福感和成就感。
当前,对于基层社会而言,加强法治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法律知识较为缺乏;因而一旦遇到利益冲突、纠纷矛盾,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往往采取过激或暴力手段去“硬碰硬”,以致矛盾进一步升级,甚至引发了流血事件的发生。涉事违法群众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被追究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可谓得不偿失。特别是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资源,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极易成为群众矛盾爆发的导火线,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哪种途径才是化解纠纷矛盾的最佳选择?答案无疑是法律途径。“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纠纷矛盾,涉事双方首先冷静下来,若协商和解不了,就应当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留下祸患。
如此看来,针对基层法治薄弱的现状,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使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无疑乃是法治之进步。在具体工作中,法律顾问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在做好纠纷矛盾调解和处理工作的同时,多些举办法制讲座、板报宣传、模拟法庭审判等活动,让群众不断丰富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