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责任田的调整,从海滩涂的招标到环卫方面的承包,从数十万元的基础投入到日常办公物品的添置……村里的“一把手”说了不算,村“两委”也做不了主张。所有涉及到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的事务,都交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公开运作,并经党员代表、社员代表、村民代表“表决”,做到笔笔都是明白村,人人心里亮堂堂。17年的规范操作,让附城镇河北村成为雷州“三资管理”的示范村。(4月18日《湛江日报》)
村务公开尤其“三资”事务的公开,往往是村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所有涉及到 “三资”的事务,都交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公开运作,并经党员代表、社员代表、村民代表“表决”,雷州附城镇河北村这种坚持17年的“阳光村务”,确实值得关注。笔者以为,如此规范村务公开,能密切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能预防“小村官大贪污”等现象的发生,能促进村级民主管理,能夯实依法治村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个别农村的村务公开未能做到规范,村民不能从中清晰了解村务的运作,有被“糊涂账”忽悠的感觉。如此这般,导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存在隔阂,削弱了村干部的公信力,打击了村民参予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笔者以为,规范村务公开,别让“糊涂账”忽悠村民,需多管齐下。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村干部素质,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行为,规范管理和服务的内容,明确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主体,使村干部明白,与村务相联系的管理越明确、清晰、简单、公开,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促进干部与群众的和谐。也要健全规章制度——对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标准程序进行统一的界定;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把是否规范有序地实施村务公开与对村级组织和责任人的奖惩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将村务公开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加强村级村务管理,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务清理制度,从制度上要求做到人清届清,每年都要求进行清算,每一届村支两委班子都要进行财务审计。又要严格督查考核——加强日常督查,要注重制度的落实,用制度保障广大村民的民主权,要不定期地抽查村务公开工作。
说到底,村务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系于新农村的稳定,和谐与发展。规范村务公开,需要村民参与,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监管,需要社会给力。期待我市各地农村,能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规范村务公开,打造更多像雷州附城镇河北村这样的“阳光村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