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半开玩笑:“茅台酒年产量一万吨,其中四万吨销往广东。”不信,有“20年前的茅台空瓶一只1800元”为证。2006年重走长征路,在茅台酒厂的会议室里看到半瓶茅台,几个酒徒顺手牵羊干掉了,说可能是一辈子唯一一回喝到了真家伙。
5月25日新闻:“五常大米多勾兑:年产105万吨 全国在售1000万吨。”
作为教新闻的老师,反复研究这篇特写,结论是:你眼看着人家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乃至一环扣一环成为“产业链”,仍然无计可施;只有仰天长啸:一切现存的都是合理的!
套用90年前“问题小说”的概念,此类报道的任务仅仅是“提出问题”,开不了药房。为什么?你看:多家米企对往大米里加香精、加蜡的假冒行径深恶痛绝,而对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米的“掺米”现象,“态度明显暧昧很多”。由于五常大米名气最大,一些质量优良的牡丹江水稻及庆安水稻,也甘愿给五常大米做“配角”。各地都在打擦边球,完全使用“五常大米”商标的并不是很多,一些标有“五常御贡”“五常稻花香”“五常稻米优质生产基地”的产品包装若较起真来,还不构成明显侵权。北京提起了诉讼,得到朝阳区法院的受理,但胜诉把握不大:“因为对方在商标上,体现得不典型”,“如果认定涉罪,也必须完全是假冒,比如主体无差别”。“靠科技鉴假实用性不强,因为一般都是出现纠纷才用科技鉴假,而且需要支付费用”,成本太高……
说一千道一万,只要有人吃,有人卖,就有人买,有市场,你的打假只能不了了之。
或曰质监部门为什么不下强力杀手,罚得造假者倾家荡产?老百姓对于制假造假深恶痛绝,为什么政府与媒体不倡导“义而不食周粟”,让那些“调和米”失去市场?
这正是笔者的担忧所在。对于强大的政府与执法机构,开展一轮“打击五常大米造假”的“人民战争”并不是难事,立马让犯罪嫌疑人穿上黄马甲央视上亮相都可以。问题是“社会”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大概念,“五常世风”是个可怕的苗头。当“世风”被败坏之后,你的“打击五常大米造假”很可能变为一场“孤立的战争”。“假五常”退席,而“假庆安”、“假牡丹江”有可能粉墨登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所以,社会或曰“世风”才是必须百倍提高警惕的大事。
郑永年先生说:在任何社会,任何一个组织倒下了,并不要紧,因为只要社会存在着,人们可以找到替代组织。即使国家发生危机了,也不要紧。犹太民族在没有自己的国家的情况下,生存了数千年。但一旦社会道德解体,人的生存危机就来临了。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就是因为存在着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体系。
所以,在狠抓法治、赏罚严明、立竿见影的同时,马上进行善恶、是非、诚信、正义的“底线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倘若以为“又不是三聚氰胺吃不死人”或者“不标五常卖得便宜小事一桩”,则全社会的道德谱系便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了颠覆。以此类推,则医生收红包、教师“收费补课”、官员用公章寻租各有自己的“不得不存在”的“道理”,则“凝聚力”与“正能量”岌岌可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