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旬翁曹林玉救起两名落水小孩的事迹在徐闻广为传颂。记者了解到,被救的孩子是一对姐弟,家住徐闻县徐城镇边九北村。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两姐弟平时由爷爷奶奶看管。由于疏于管理,孩子们经常偷偷跑到公园玩,事发当天不幸发生溺水事件,幸得曹林玉及时施救。(6月1日《湛江日报》)
在儿童节当天读这则消息,笔者内心颇感沉重。救起两名落水小孩,六旬翁曹林玉固然值得点赞。但这起溺水事件,却又一次引起我们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反思。说起来,留守儿童群体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令人忧虑的是,这一群体的成长中普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多。众所周知,为留守儿童撑好“保护伞”,让他们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这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社会的责任。为留守儿童撑好“保护伞”,不能只多发了几份文件,多贴了几张标语,多挂了几个牌子来应付应付场面,对付对付检查。要不断创新机制,盘活资源,整合力量,服务留守儿童。例如,相关部门可以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将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和出台保证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安全成长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并尽快加以付诸实施;应大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妨推广一些地方在保护留守儿童方面的成功鲜活经验;不妨发挥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的作用,做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工作,做足监管留守儿童的功夫。
我市是农村大市,留守儿童是一大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我们的责任沉甸甸。而为留守儿童撑好“保护伞”,就是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一环。期待我市各地,能从徐闻县徐城镇边九北村两名留守儿童溺水事件中吸取教训,因地制宜,多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留守儿童撑好“保护伞”, 杜绝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