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他凭着一股激情,率先带头网箱养鱼,扶持当地村民发展养鱼业,带富一方,如今,尽管还有近千万元鱼苗、饲料佘款未收回,但他却总是泯然一笑置之,“钱是身外之物”;
多年来,他一直是当地村邻之间的“和事佬”,为了村邻之间和睦相处,他自掏腰包,定期邀请各村的村民一同和谐座谈,还宴请千名老人为百岁老人祝寿,多年花费了60余万元,村邻之间和谐互爱蔚然成风;
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每年捐款扶贫济困不少于30万元;他乐于助人,热心为政府和群众排忧解难,好事做了“一火车”,记者在采访中听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尹成武是一位有求必应,乐于助人的大好人!”
就是这样一个大好人,被当地村名亲切称之为“武公”,被誉为“雷州最美街坊”。他带头致富,在当地带出了一批“百万富翁”,但他却“安于清贫”,一家人如今仍住在70年代初建成的小平房里,乐当“隐身英雄”,无数次谢绝媒体采访……
他便是雷州市覃斗镇流沙西村的老党员、养鱼专业户尹成武,如今已逾七旬他常说:“我资助别人,便是快乐自己,群众生活幸福,也就是我最大快乐!”
网箱养鱼 带富一方村民
千万赊账 不挡慈善之路

尹成武现仍住在狭小的平房
尹成武是雷州覃斗镇流沙西村人,今年70岁。说起尹成武当时养鱼,流沙村委会主任余均仍兴奋不已:“大家在尹成武积极带动下,养鱼业越做越大,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流沙商业公司掌舵人的尹成武便在流沙带创办了网箱养鱼基地,并引导村民发展养鱼业,带富当地村民,在当地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退休后,尹成武依然热情为群众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指导服务,努力为当地养鱼业“保驾护航”。
在扶持村民网箱养鱼时,尹成武“倾尽所有,尽其所能”让前来求助的群众看到希望。一些群众常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无法启动养鱼计划而苦恼,尹成武总会及时伸出援手,给他们赊苗、赊饲料,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使大批贫困户逐步走上养鱼致富路。
“没有尹成武,就没有我们全家人幸福!”流沙东村尹香,原生活十分贫穷,一家人总是居无定处,为一日三餐而发愁。尹成武便三番五次上门找他们谈心,不但给他赊鱼苗、饲料,提供技术指导,还资助他几万元,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养鱼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如今,他一家人的生活已“脱胎换骨”——不但添置了洗衣机、冰箱,还安装了空调,现在还正在筹资建设新楼房。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武公恩!”四年前,徐闻县西连镇沙井村谢矮养虾不善亏本,全家人背负着沉重债务,四处避债。他带着试试看的心情,登门拜访求助,尹成武不但热情接待,还给他赊鱼苗、饲料,提供技术指导。“有几次我电话反映养鱼遇到的问题,武公便当即乘车从20公里远的地方赶来,为我现场指导,解难释疑。”目前,谢矮养鱼业稳步发展,年纯收入4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养鱼能手,在徐闻县城建起了房屋,去年,还购买了一部20多万元的小轿车,一家人的生活早已进入小康水平。
“尹成武是一位有求必应,乐于助人的大好人!”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据了解,目前,在徐闻县西连、迈陈镇和雷州覃斗、乌石、北和等沿海乡镇,在流沙港实施网箱养鱼专业中,受尹成武资助的养殖户就有2000户。目前,这些养殖户至今仍有一部分人尚欠着尹成武的鱼苗、饲料钱共计千万元。当记者向他提起这些“烂钱”,尹成武却只是泯然一笑:“钱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资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做人准则,我会继续行走自己的慈善之路!”
“我们都是凭着武公的号召力而来的。”当地群众亲切称呼尹成武为“武公”,他不仅是流沙港第一个网箱养鱼的带头人,还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无偿帮助了不知多少养殖户,带富了当地村民,他一直被群众推选为当地养鱼协会会长。协会的每次活动,从徐闻、雷州各地赶来的养殖户把流沙港挤得水泄不通,成为当地一道罕见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