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就要到了。留意相关海报,得知一些地方将在端午节当天举行“包粽子”比赛,以传承端午文化。对此,笔者颇感欣喜。
粽子是端午节的文化符号。提及端午节,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粽子。在端午节当天举行的“包粽子”比赛,应该是一个很精彩的节目,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过程。虽然随着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人们花在制作食品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传统节日的乐趣还是要靠每个人动手去感受的,否则这些节日会慢慢变味,像传统老手艺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于传承端午文化来说,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怎样包粽子这些问题,比单纯吃粽子更重要。因为在包粽子过程中,各地端午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常常会在我们手中生动起来。例如,我国各地端午文化不同,南方粽子和北方粽子的包法也不同。这其实就体现了南北端午文化各自的精彩,说明我国端午文化是丰富的。在笔者看来,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而丰富的端午文化,常常得靠勤劳的双手去经营才会生动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笔者相信,在端午节当天举行“包粽子”比赛这类活动,容易激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端午文化的兴趣,能为传承端午文化作贡献。
我国是高度重视端午文化传承的。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春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10月,我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湛江近年的端午节,也常有“赛龙舟”等等表演。这些表演,和“包粽子”比赛一样,都是“动”起来的。笔者想,如此多“动”,我们湛江的端午文化就会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