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分数公布,我省广大考生及家长投入到另一种紧张的“战斗状态”——填报志愿。填报志愿说起来并不是“小事一桩,在这当中涉及到考生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未来就业环境等,可以说对考生及家庭影响重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尤其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明显的现实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考验着不少考生及家庭。
近些天,笔者也被一些考生问及填报志愿一事,他们希望听听过来人的意见。说实在的,笔者也只能从个人亲历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考虑别人的意见,慎重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这到底是自己的“份内事”,别人完全不能做主。但是,笔者也发现一些“奇怪”现象:一些考生过于依赖别人的意见,难以把握自己的决定;又或把自己的“志愿权”完全交托给家长或亲人,自己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无动于衷。
两种情况均是被动志愿的表现。填报志愿本是考生自身对未来大学、专业所希望的体现,考生应全程参与并做出最终决定。被动志愿的后果最后可能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学校,对这个专业其实也不抱有太多的兴趣,最终导致在整个大学时光里碌碌无为,对日后正式走进社会影响也大。
因此,变被动志愿为主动志愿,考生对待填报志愿主动出击,并与人生未来职业规划相结合,显得十分重要。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积极搜索学校及专业的信息,深入分析过来人的意见和建议,为自己最后选择提供数据支持、资料辅助。同时,考生应有的放矢地梳理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及早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规划,并有所侧重点地反映在填报志愿上。若是等上了大学又迟迟不拿人生规划当回事,人生学业和事业未必能够准确把握,甚至受到影响。显然,这样的人生并非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填报志愿归根到底检验了考生的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我的志愿我做主,我的人生我规划,考生应不忘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