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2015-07-01 11:41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豆海湛

在赤坎百姓村百姓东三路,一座正在拔地而起的高大建筑分外引人注目,不知内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某个正在兴建的大剧场或者会议中心。殊不知,如此“高大上”的建筑是百姓村正在建设中的文化中心。近年来,百姓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该村固定资产超3亿元。口袋鼓起来的百姓村不忘富脑袋,斥资千万建设百姓村文化中心,给广大村民提供一个“充电”的场所。(6月30日湛江日报)

近年来,赤坎百姓村得益于城中村的地域优势,引进多个项目进驻,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普遍过上了好日子。然而,与富有的物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村民平日里不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等,就是无所事事。作为城中村的村民,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虽然身份角色逐渐向市民转型,但是思想观念仍旧停留在农民的层面上。也就是说,村民的一脚跨进了城市,而另一脚还留在农村。村民的这种状况,显然与比较发达的城市文明存在矛盾,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似乎格格不入。究其原因,就在于城中村很多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文化底蕴的城中村,是难以凝聚起强大的集体向心力的,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就会失去精神寄托,变得平平庸庸。

一个人的口袋鼓起来了,而脑袋却空空如也,那他活着不就像一个躯壳?特别是作为家庭暴富起来的“富二代”,在挥霍金钱中虚度光阴,或沉迷于赌博,或沾染上毒瘾,这样的人生不就等于毁掉了吗?可见,一个人没有文化、精神空虚是很可怕的。百姓村的村干部就很明智,颇有见识,在村民们的口袋富起来后,不忘帮助他们富脑袋。为此,百姓村痛下决心,从去年开始,斥资1000多万元建设文化中心。这个文化中心建成起来后,就能为村民提供阅览室、娱乐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种文体设施,极大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除此之外,百姓村还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斥巨资奖励考上大专院校的村民学子,唤起村民对教育的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跨入了富裕阶层,有房有车,过起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但是必须牢记别在文化上掉链子,否则将会给未来留下隐患。一个人只有懂得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的道理,才能让自己过得有意义,也让子孙后代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