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百姓村百姓东三路,一座正在拔地而起的高大建筑分外引人注目,不知内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某个正在兴建的大剧场或者会议中心。殊不知,如此“高大上”的建筑是百姓村正在建设中的文化中心。近年来,百姓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该村固定资产超3亿元。口袋鼓起来的百姓村不忘富脑袋,斥资千万建设百姓村文化中心,给广大村民提供一个“充电”的场所。(6月30日《湛江日报》)
口袋鼓起来了,村民的物质生活逐渐也富裕起来,在我们看来,这似乎已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最美好的愿望。然而,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如何让口袋鼓得更加稳定和扎实、如何让口袋与脑袋实现共同“富裕”的双赢目标,应是新时代下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既要口袋鼓起来,同时也让村民享受到物质文明下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赤坎百姓村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实不难,并且还可以做得非常出色、彰显本地特色。
新农村建设的“新”不仅体现在建筑新、村容村貌新,而且能够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村民的精神需求得到切实保障。百姓村在取得社会经济建设丰收的同时,更加重视村庄文化建设,利用现有的资源,大力发展村庄文化,为村民搭建休闲娱乐、互相交流的平台,让村民在这个平台中畅谈“百姓”故事,促进村风文明和谐及引领村民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这一点完全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心骨”,是村庄迈向美丽目标的推动力量;村庄的发展有赖于村民的努力,反过来村民的需求满足了才会更好地推动村庄发展。由此可知,在建设新农村路上,每个村庄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动作”、“自选动作”,都会结合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发展各项建设,但是不变的是村民的文化需求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要让村民唱响村庄文化的主旋律最强音,让村民充分感受到村庄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我们期待,广大村庄能够彰显特色、学习先进,在奔向富裕安康道路上让村民真正实现口袋与脑袋富裕的双赢,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