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近段时间的《湛江晚报》,可谓是“靓嘢”多多,“城味”浓浓。其中5月24日的城市周刊.读城版刊登的《彼岸,灯火璀璨》)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报纸出街后反响很大,笔者许多朋友都说是一篇少见难得的稿件,笔者还在诸多网站以及许多朋友的微信群、QQ群看到了该作品的转载和分享。有网友读者留言评价:“湛江灯火璀璨,美得令人窒息。”“多发这方面的文章,既展现今天的辉煌,又洋溢昨日的情怀。” “平朴又大气,娓娓而谈,沁人心脾。”“诗一般的赞颂,画一样的美句:既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岁月留痕的真情流淌,‘彼岸,灯火璀璨’向人们诉说着多彩的海湾。”……
的确,读了《彼岸,灯火璀璨》,你就会从中感受了湛江日新月异的变化,领略到港城独有无比的美丽风姿。这里,笔者从普通读者的角度,谈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
一、词语丰富,描写优美细腻中见大气。如:“如飘带状流走,吐纳着绚丽,呼应着近旁的海湾大桥,与一海之隔的……交相辉映,美轮美奂。”“轻依桥嗔卧海,安静而飘逸;又似笼罩在一片隐约的紫气中,神秘而惊艳。”“海面是巨大的调色板,把岸上、桥上的灯光调入水中的倒影,摇曳迷离。金黄、深浅的绿、紫红、橘红、宝蓝次第飞扬,闪烁抖动,相互渗透,氤氲的夜色浸染着五光十色的变幻。”“我们似乎又闻到白玉兰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海面还在迷离闪烁。”描写彼岸湛江海东新区璀璨的灯火,用了画一样的美句,多种的修辞手法,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时,细腻的描写中处处流露着大气。如:“四合的夜色中,海天相连,在微弱月色下,感受着大海的博大、雄浑,又让这种感觉震撼着内心。”如写军民堤的句子:“呈梯形笔直划一,气势磅礴。整个大堤外表由麻青石砌成,一律呈蓝灰色,坚硬而庄严。”
二、短句的运用颇有特色。表情达意,简洁情深,不拖泥带水,与璀璨灯火的描写形成“长”“ 短”之美,“促”“缓”之势。如:“月下。坝上。好友欢聚。”“我扬起脸,见微闪星星。彼岸,灯火璀璨。”“27年前,还是这月下,还是这坝上,还是这群好友。”“彼岸,灯火阑珊。”道出了悠悠友情,写出了对湛江日新月异变化的深深赞美之情;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热爱。
三、构思巧妙,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文首、文末以及中间段落呼应勾连,娓娓道来,不着痕迹。
如作者在坝上眺望,浓墨重彩描写了彼岸璀璨的灯火,这是全文的关键。接着,视线自然回到“坝下,此时的海滩如彼岸的灯火”,“夜色下的生活图景是如此的柔美。”对比27年前的“彼岸,灯火阑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几艘渔船上的渔火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彼岸的夜晚,远望什么也看不到,黑色的夜幕笼罩着一切”。坝下“星星点点渔火。”再交代“我们口中的坝”。文尾呼应升华:“现在,每次相聚,我们一定过来这坝上坐坐。看看这片海,欣赏彼岸的灯光,吹吹海风,唏嘘时光的流逝,感叹城市的变化。”
假设,“彼岸,灯火璀璨”是“月”,那么,视线收回所及的坝下所有的图景则是“星星”,众星捧月,衬托凸显彼岸的“灯火璀璨”。但如果你认为作者只是在描绘海东新区的新气象,那就想法简单化了。因为有彼便有此,“彼岸,灯火璀璨”一文的写作目的实是向人们展示湛江海湾“一湾两岸”的全景式城市新格局,“彼”是以点带面,以“彼”自然牵出“此”(只是寥寥几笔带过),窥一斑而见全貌。对“彼”的描写,则是通过引发读者对“此”的想象无限,意境深远,比平均用墨表现“彼”与“此”的两岸灯火更具匠心。此时此刻,无论你站在海湾的哪一边,其灯火都是同样的璀璨;而在灯火的背后,你能感受到的,是这个城市更加璀璨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