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雷州南兴镇梅田村民致电本报,称村里几个五保户的户口上凭空添了“儿女”,再也无法领取国家每月发放的供养金,成了怪事。(7月10日《湛江日报》)
看过报道,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五保户“被乌龙”,户口本上多了“儿女”,但实际上五保户依然是只身一人,应享受到每月的供养金;幸好及时发现这一“怪事”,派出所工作人员也表示会核查清楚,维护五保户权利。相信这“惊险一幕”会得到妥善处理,五保户的生活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站在服务群众工作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群众利益无小事,需要更多细心,避免影响到群众合法利益。
试想一下,在服务群众工作中稍有不慎,认为多一横、少一撇对事情无碍,甚至不经意在五保户的户口上添加了“儿女”,虽然对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不多,可以说能够轻松做成,但是,群众因此受到的影响可大可小。而事实上,在办理户口中打错字、漏字等情况并不鲜见,而最终群众却要为此多做了“额外功”,奔走于各个部门更改信息和资料,办事效率提不上去。这是说,不管哪种形式、无论哪种办法,对待群众要多一份细心,让群众切实感到真的放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作当中出现一些小失误在所难免,应该能得到理解,毕竟作为普通市民的我们偶尔也会犯下些错误,前提是把握这个“度”。核查和统计五保户的资料,虽是很平常的一项工作,但中间环节和流程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是要以五保户的利益为出发点,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到准确无误、清楚明白,否则失误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如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进行中,服务群众要取得“实”效,自然离不开“细心”,对待群众事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哪怕一个错字、别字都不放过;要始终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细心”赢得群众的赞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