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香港站的比赛7月18日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落幕,中国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击败美国队,以九连胜的姿态拿下冠军。在一场比赛前的热身活动时间,场内突然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几秒钟的茫然过后,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纷纷停止了训练,原地肃立,将目光投向五星红旗。(澎湃新闻网)
国家有礼制礼器,社交有礼仪礼节,个人有礼貌礼道。礼在中国古代是"国之大事"。由古代礼制礼器衍生而来的仪式,对国民培养崇高感庄重感美感乃至爱国之情,说多重要都不为过。升国旗奏唱国歌,在仪式中,个人情感与国家民族情感汇聚交融,爱国爱社会爱家之情油然而生。
对一支职业运动队而言,其存在价值主要在于成绩。殊不知竞技成绩却与内在精神力关系莫大。而最强大的精神力是爱国。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女排在世界长盛不衰,虽偶有低谷,却总能找到精神传承绝地重生,拿近处说,奥运冠军教练陈忠和离开,女排陷入短暂低谷,老女排灵魂人物郎平临危授命,从世锦赛亚军到近来的不败战绩,再次站在世界舞台中央,而且几乎从不出丑闻。小细节给出了答案,中国女排最强大的还在精神力,而精神力之源在于爱国。
曾经听一位小朋友说,爱国是什么?爱国太抽象了,怎么爱国?怎么崇高?其实爱国就在平常生活中。女排为国争光是爱国,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然而,体育场工作人员误放国歌,女排姑娘们"停止了训练,原地肃立,将目光投向五星红旗",这更是爱国,这种小细节表现本身就是最好的"爱国仪式",给周围人以震撼,给予人以崇高感,不由而起跟从之行,这才有场中香港观众也跟着向国旗行注目礼,一起受到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女排的表现说明,爱国在细节中,爱国是情不自禁的行动,爱国更是最崇高的感情,总让身边的人不自觉的被感动,不自觉的热泪盈眶。
现在是微信时代,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好玩信息等你消费,每天都有精心设计包装的头条新闻等你围观,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习惯对重口味的事件给予更多关注,我们已经习惯把历史翻转把历史崇高人物玩坏,年轻人习惯更多崇拜企业家明星富二代,就拿近来说,如不出意外,有些年纪的人会继续聚焦大师王林和邹勇的狗血剧情,年轻人会继续在朋友圈大谈特谈热门电影好声音绯闻小鲜肉之类,这没什么不好,可社会热门公共议题总是些花边新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崇高感人的事情,已经很少上头条了。因为背后少了直接的利益诉求,商家难以像试衣间事件那搭船营销,一些年轻人认为崇高很抽象所以和自身没什么关系所以干脆放逐自己,或者说他们的审美取向正在异化导致爱国情感无法代入。所以笔者想说,让"误放国歌行注目礼"的女排上一次头条吧,哪怕以年轻人觉得很酷的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情感上自觉代入了,行动上就会自觉跟上,不是说"围观改变中国"吗?就是要让一次自觉的爱国主义行动发挥最大的围观示范效应。
年轻人喜欢很酷的东西,喜欢网络语言呈现的斑驳陆离,我们要让以女排为代表的爱国群体和行为看起来更酷,让抽象的爱国行为走下神坛更接地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身上落地生根结出果实。而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到 "更酷的形式,更接地气的方式"。
让"误放国歌行注目礼"的女排上一次头条吧,以更酷的语言,更接地气的呈现形式,这需要媒体工作者、文明办、团组织工作者和所有围观者的的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