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湛江日报》有消息说,7月29日至30日,省政协“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调研组到我市廉江等地实地走访,调研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落实情况并召开座谈会。调研组肯定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创造很多亮点,同时希望我市切实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村监管等薄弱环节,加强源头上的监管,继续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成效。
生活在农村,笔者以为乡镇集市特别是偏僻乡镇集市上销售的疏菜,往往就是缺少监管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源头上的监管。每天吃着从乡镇集市买回的绿油茁壮的疏菜,笔者总心生忧虑:这样的疏菜是不是伴着农药长大的呢?如果是,其残留的农药超标吗?基于这种忧虑,笔者曾自己动手开荒种菜。撒下种子后,笔者就天真地想:不洒农药不下化肥,天然绿色,自给自足。然而,蔬菜渐渐长大后,笔者才发现菜叶布满了虫口,蔬菜枯黄了。向种菜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杀虫方法,他们都笑了:“不洒农药也想菜生得好,难啊!如果不用农药也能种出肥大茁壮的蔬菜,我们为何要用农药?难道农药不用钱买吗?”一席话,令笔者幡然醒悟:原来,天然绿色的蔬菜离常常离我们很遥远。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菜农并没有严格按要求使用农药——给疏菜洒下农药不久,就收菜拿到乡镇集市卖了。其中,有些菜农缺少使用农药的常识,无意害人;有些菜老明知农药残留还多,却见利忘义——或许,在他们看来,吃下这样的疏菜如果没“死人”,就不算“有事”。可是,谁能保证这些蔬菜残留的农药不会超标呢?谁又能保证吃下这些疏菜后人体健康不会受损呢? 不是有菜农连自己种的菜都不敢吃么?
建立健全“净菜上市”机制,把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拒之于农贸市场门外,促使菜农严格使用农药,利于净化市场。因此笔者盼望,“净菜上市”机制能早日遍及我市乡镇集市。诚然,一些乡镇集市建立健全“净菜上市”机制,或会遇到种种实际困难。然而,菜篮子安全无小事,无论如何,在农村监管等薄弱环节,加强源头上的监管,让“净菜上市”都不该是我们的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