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敢于扶起是人性的最初善良

2015-08-31 09:3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王书第

    “很多人见到老人摔倒都不敢扶,他不但扶起,还送86岁的老人到医院治疗,这种好人好事要好好宣传呀!”日前,记者接到群众报料电话,讲述了徐闻县地方公路局干部陈定富在街中救起86岁老人的故事。(8月26日《湛江晚报》)

    最近一则“八旬老人过马路被撞伤,热心父子将其扶起送院“的报道见于本地媒体,让很多人心中暖意潺潺。很多人说在当今社会敢于扶起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勇气,但在笔者看来,敢于扶起是出自人性最初的良善。伸手扶起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多次成为社会大讨论的热点话题,原因就在于施救者伸出援手之后却屡屡成为被告,2006年的彭宇案就是其中的典型。而彭宇案后,类似的事件也多次被媒体报道,2009年重庆学生万鑫在路上扶起摔伤的老太,却被诬是撞人者,后经法庭审理驳回老太的诉讼,还了万鑫的清白,但是此事在好学生万鑫心中已经留下了挥不去的阴影,也在公众心中添了道抹不去的“伤痕”。2013年四川达州3名孩子因扶老人被讹,后获得民间基金提供5000元的“委屈奖”。显然,社会奖励“委屈”,更要惩治失德。

    身为助人者,本身的合法权益却难以保障,频繁被“以怨报德”,这让很多人在遇到相似情况时都选择敬而远之,于是“扶不扶”成为了一种道德纠结。因此,网络上不少专家开始支招:在救助前大声向周围呼救,引起群众注意,给自己救助留下证人,或是拍下视频等等再去“救人”。当然专家的话确实很有实用性,但同时也给“扶危济困”善行添上了灰色调。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矫枉过正下,再有老人跌倒,恐怕经过许多“耳濡目染”的民众,都选择三思而后行。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很多时候,一般人看到老人跌倒都有想要去扶的冲动,说明我们的善心已经上路,但很多人出于理智和现实的顾虑,没做出实际行动,我们的善行总是迟到。

    陈定富父子的善举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显然,我们在弘扬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法治的健全惩恶扬善,通过更多正能量的新闻报道来鼓舞精神。敢于扶起是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需要全社会一同搏动,需要法律和制度一齐用力,不让这良善的初衷被迫包裹厚厚的“保护壳”,让它敢于“上路”,温暖人民心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