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梁杰还收藏了100多枚抗战纪念章。
10年不懈 自费搜集抗日史料
这10年来,他拿出了大部分的退休金,奔走在搜集抗日史料的旅途上。他先后走访了广州、韶关、佛山等地的大部分抗战旧址和纪念馆,拍摄了很多照片,又到广东省博物馆、省档案馆、国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华师大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复印、摘抄了不少与吴川相关的抗战史料。此外,一有空闲,他还下乡寻访那些抗日人士的后代。
每到一处,梁杰都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支撑他一路寻求历史真相的动力。2011年8月,他瞻仰了位于广州沙河顶水荫路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无意中发现英烈题名碑上有61师在淞沪抗日战斗中英勇阵亡的4位吴川籍英雄(连级干部):杨福基、李权芳、梁锡英、伍发初。这对他来说,是在搜集吴川抗日史料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2013年5月,他到广州农讲所旧址参观,当时这里正举行一个图片展览,他意外发现一张照片,登载的是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女士在湖南耒阳火车站准备登车北上参加抗日的内容。他马上掏出相机,把这张照片翻拍下来,后来又把这张照片用到了他编印的抗战书籍上。
回顾历史 吴川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
“不忘历史,珍爱和平”,这是梁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告诉记者,当年日军的入侵,使吴川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在这场浩劫中,吴川人民不仅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心灵上的创伤长久难以修复,吴川经济也受到全面的破坏。 梁杰提到,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吴川、梅菉办了一批民众夜校,这些夜校成为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阵地。
他说,吴川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浪又一浪,直到1940年国民党反共逆流波及南路,张炎被迫下台(辞去七区专员职务),共产党员、进步人士被迫转入秘密活动,才消沉下去。但是,抗日救亡运动影响是深远的,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反法西斯阵线,团结抗日思想深入人心,也为后期武装斗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梁杰介绍到,为了做好武装群众的工作,吴川、梅菉等地及广大农村建立了国技馆和组织了“睇垌会”为形式的抗日游击小组。这些组织建起后成为南路武装起义的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