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给抗战英雄颁发纪念章,发表重要讲话,颂扬英雄品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呼唤更多的时代英雄。
国家生死存亡关头,需要英雄,和平建设年代,需要英雄,改革开放新时期,更需要英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基本的爱国情怀,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战场上,在和平建设时期,涉及国家利益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对国家和民族,对历史和未来有个交代。有些人一朝权在手,就敢肆意妄为、损公肥私,为自己和亲友而走上腐败的不归路,显然就是丧失了爱国情怀。反腐败,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告诫人们,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不能忘记用国家利益需要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在历朝历代都被视为优秀的民族气节而传承不息。为了民族独立解放,要坚定反抗侵略和统治,就要敢于牺牲。没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就会当汉奸当叛徒,成为民族的败类。生死关头、危亡之际,是这样鲜明,在和平建设年代,也要有这种坚贞的气节。有些人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亲友迁居国外生活,自己当起了裸官,在政策制定、商务谈判、文化交流上服务外国组织和势力,就是为了家庭幸福和生活富裕而丧失了民族气节。建设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坚守我们的民族气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自强自立。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是发起于抗日战场的英雄气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中国人民无所畏惧,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斗争,无论战斗多么残酷、有多大牺牲,也坚持不懈、绝不退缩,坚决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开拓创新、不断前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也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面对规章制度的不足,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失去现有利益,但改革的大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要坚定改革、锐意发展,就要顾全大局、不惧牺牲、勇往直前,才能革除弊端、推行新制,推动实现更大发展。
百折不饶、坚韧不拔,是在抗战的历史条件下锻造的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坚持抗战、持久抗战,从战略防御、战略相持转变到战略反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没有这种意志品质,就会陷入亡国论、速胜论等论调,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脱离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才能不断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国内改革走向对外开放,从资源消耗式发展,走向科技创新型发展,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没有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势必陷入桎酷、举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