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这个群体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由此引发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湛江市边防支队廉江大队副大队长黄诚桂便积极发动龙头沙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和村官力量,探索推行百姓小讲坛的服务模式。(9月7日《湛江晚报》)
游泳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留守儿童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专业的法律知识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和讲解……在这个“百姓讲坛”中,当地村民找到了很好的答案,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教育。如此“接地气”的讲坛实属多多益善。
对外出工作、善于利用现代通讯科技的村民来说,了解到这些安全信息或许并不困难,理解和接受也相对容易些;但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来说,由于环境、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对安全信息、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始终有限。这时候,如果能有哪怕一场专门针对这类群体的知识讲坛,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专业的知识,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百姓讲坛”及时扮演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使得服务群众更有针对性,更能突出问题导向。
据了解,“百姓讲坛”已经开讲十余场,有效增强了辖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我们看到,“百姓讲坛”正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群众获益匪浅。事实上,我们应让“百姓讲坛”讲出真特色,坚持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标准,汇集群众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通过通俗语言进行讲解,让群众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应结合村民实际情况,调整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让更多村民加入到“百姓讲坛”,从而构筑农村安全防范的“铜墙铁壁”,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维护村民利益。
如此,“百姓讲坛”将彰显出更多更强的生命力,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