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中秋佳节将至,月饼鲜味飘香。曾经寻常巷陌的人情往来,一度异化成了“天价月饼”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些年,我们把月饼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了,把我们的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月饼本为面粉、食油、白糖搅拌在一起的土著食品,却要雕龙附凤锦盒玉佩,是为“土豪”;本是节日佳肴,却变成趋炎附势的敲门砖,是为“功利”;本来居于乡里,却要藏金纳银,是为“庸俗”。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同时把一些功利主义的庸俗的东西偷换到月饼里面去了,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
或许有人说,月饼的价格市场定,人为干预恐怕不妥。这种说法表面有些道理,推敲起来却站不住脚。市场规律第一条是价值规律,重在价格围绕商品实际价值正常波动,而“天价月饼”却远远超出了这一阙值,更多体现的是附着其上的“腐败价值”。比如暗藏其中的权钱交易。正因此,查“天价月饼”,更是查其背后的不正之风。这份沉重随着全国各地反“四风”的持续深入开展而逐渐消散,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关措施,严防“天价月饼”腐败现象再现江湖死灰复燃。
中秋之夜,月最圆。对于许多普通公众而言,对于中秋节的理解,似乎越来越消费化。中秋节充其量就是吃月饼,品尝不同月饼的滋味,中秋节庆失去其初衷,只有物质的饕餮,没有精神的追思。我们不得不思考,“变味的月饼”会不会让我们失去整个中秋。很多人都忽视了中秋节最重要的文化内蕴是团圆的骨肉情,团聚团圆才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强化宗族亲戚乃至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的最好契机。显然,中秋节雅致赏月比吃月饼更重要。中秋节,别只有吃月饼而无其他,不应只有“饼”而无“月”。
纵观时下的中秋节,商家喜欢盘点月饼收入的多寡,人们喜欢谈论月饼的价格高低,节日似乎就成了文化承载的空壳,作家汪曾祺曾经说过,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应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但是这样的节日内蕴已经渐行渐远,中秋节也就沦为了“吃月饼节”。中秋节除了月饼,还剩下什么文化内涵?这是一道节庆文化的严肃考题,不仅考验国家节庆文化的管理和拯救智慧,也考验着普通民众的节庆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