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切断拐卖产业链才是治本之策

2015-10-03 11:3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曹文轩

全国打拐寻亲平台正式上线,民政部网站发布通知,打拐解救儿童被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或救助保护机构满1年仍未查找到生父母或监护人,可进行国内送养,符合条件的解救儿童最快一年三个月就可以被收养,这确实在打拐收养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始终坚持把打击拐卖犯罪行为放在第一位,切断拐卖产业链才是治本之策。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近20万儿童被拐卖,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同时也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恨的数字。20万,带来的将是20万个幼小心灵的破碎,20万个家庭的撕心裂肺,20万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安乐窝,在瞬间变得支离破碎。多少年轻的人,背负着这一份永远无法弥补的感情债,奔波在中国各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滴血脉。直至黝黑的头发发白,年轻在岁月的洗礼下变成年迈,父母依然无法与孩子相聚。据统计,被拐儿童成功找回的几率只有0.1%,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数字啊,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99.9%的儿童将永远失去父母。

严惩拐卖人员是大势所趋,不容一丝犹豫。如今,拐、卖、买三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作案人员分工明确,手段多样,加上客观因素(儿童身心特点,破案经费)影响,此类案件侦察难度较大。加之拐卖儿童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收益,刺激着作案人员铤而走险地犯罪,同时也是拐卖犯罪日益猖獗的一大原因。面对日益严峻的拐卖形势,执法部门必须大力打击拐卖人员,严厉惩治,让犯罪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也警醒踏足法律底线的“亚健康患者”,放下屠刀,回头是岸。

拐卖产业链的终端是买方市场,同时这也是拐卖犯罪的目的所在。简单说来,拐卖儿童无非是为了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没有买方市场的需求,卖方市场的拐卖行为便难以维系。可是,现实中法律却处处“大发慈悲”,对买方的“善意犯罪”常常从轻处罚。一面打击拐卖,一面纵容买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也是为何打击拐卖“用药已久”却“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不仅要大力惩罚拐卖人员,非法购买儿童的人员也应该加重处罚。法律要时刻保持理性,面对此类案件决不能出现感情执法,选择性执法,这只能导致更多家庭幸福破碎,更多儿童流离失所。

笔者认为,切断拐卖产业链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完善被拐儿童收养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儿童得到了生存的希望,但如果不把重点落实到打击犯罪,严惩犯罪的问题上,依然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强化执法强度,加大惩罚力度,切断拐卖产业链势在必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