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9月11日,笔者有幸在湛江市党校听了两位网络大V上了两堂“网络舆情应对技巧”课,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深以为然!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网络注定成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44.1%,网民近6亿,手机网民有4.6亿,其中微博用户达3亿。网络这把“双刃剑”,既能发挥积极作用,也能造成负面影响,不断激化和放大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因此,党的干部要懂得网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是党的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由之路。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网络时代,不了解网络舆情,就不能全面了解民意。网民不等于人民,但网民来自于人民,网民也是群众。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到群众中去就要到网络中去,到网民中去也是到群众中去。听取网民之“口”的呼声。通过“网上议事厅”、“建言献策”、“网络问计”,打开空间“选”主意,邀请网友拍砖、灌水……汇集网民智慧,形成新共识、新愿景和新战略。要利用“网上听证”、“网上调查”,决定公众关注的公共事务,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公开。这既满足了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又充分发掘了网民影响科学决策的助推作用。因此,网下、网上都要灵活“互动”、互通有无,门户网站多开一块“互动”板块,政务公开多一些“即刻”回复,征求意见多走一些“群聊”途径,联系群众、让网民有充分的表达意见的空间,查摆问题就能畅通无阻,事件“真相”或行政的“真理”自然就会浮出水面。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就要网上问政,网下发力。既要传递信息,更要悉心听取民意。要从做一名合格的网民开始,告别“网盲”,避免“雷人雷语”“神回复”,不仅要关注圈子讯息、乡间民意,也要留意网上群情群议,敢于、善于为党为民发出自己的“声音”,网上“立言”与网下“立功”相结合。同时要针对网上收集的社情民意更好地躬身体验,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并最终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只有主动适应网络化条件下的执政环境,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到网上,认真倾听网民呼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当然,网络舆论往往只是代表部分民意,网上通常是有意见的集中发声,没意见的选择沉默。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空间并不清朗,个别“网络推手”混迹于网民中,以嘲讽、戏谑、解构社会主流价值为能事,甚至颠倒黑白,散播负面悲观信息和极端言论,搞“话语暴力”;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无中生有、造谣传谣,使谣言和虚假信息迅速扩散,以讹传讹、混淆视听等等。党的干部要不信谣、不传谣,敢于和善于同“水军”“推手”巧妙周旋,维护清净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社会不断积累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网络是此消彼长的虚拟世界,党的干部要懂得斗争艺术才能占据舆论的主动权。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就是要求党的干部发挥网民的主体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统筹“人民当家作主”和“网络协商民主”,聚集网民智慧,最大限度地发出理性、客观、真实的声音,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提升党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