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长寿,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目标。日前,记者在吴川市老年大学,与老干部们一起聆听退休教育工作者彭俊安以《缓慢与寿命》为题讲述长寿之道,得益匪浅。
彭俊安的长寿之道从寿仙公鱼讲起。
最近,彭俊安在朋友家看到鱼池里养着两条寿仙公鱼,每条足有2斤重,银白的鳞片排列整齐,长着隆起的大脑袋和两条长长的鳍,游动缓慢,体态憨厚,婀娜多姿,令人着迷。他不禁问:“你养的寿仙公鱼这么大,养多少年了?”朋友答道:“将近5年了,买回时很小。这种热带鱼容易喂养、寿命长。”
彭俊安随后了解到有:这鱼之所以被称为寿仙公,是因为它寿命长;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它的游姿缓慢,心跳也慢。动物长寿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心脏,当心脏停止跳动,生命就终止了。所以说,心脏之重要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彭俊安悟出的道理。长寿之道
据彭俊安考证,一个健康人的心脏,一生搏动的次数最高可达40亿次左右。德国科学家将动物的心率与寿命进行了对比,发现动物个体越小,心跳就越快,寿命就越短。如老鼠心跳每分钟500-600次,而乌龟每分钟只跳20-30次。研究显示,心跳越快寿命越短,心跳越慢寿命越长。在动物界像鲸鱼、大象、海龟等都是长寿之星,它们虽然个体都很大,但心跳率都很慢。
基于此,彭俊安经常研究一种理论,叫做“生命在于静止”。这种理论认为:一般动物一生心脏跳动的次数大致有一个限度,上下差不了多少,所以,心脏跳得快的动物,寿命就短。反之,寿命就长。乌龟安静时心跳每分钟只是3次,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的动作缓慢,白鹤长寿也是如此,因为它飞翔动作缓慢,翅膀摆动频率低;猎豹经常追击动物,追击时心跳可达每分钟400次,所以猎豹寿命很短。这使我们得出结论就是不管什么动物,凡是动作缓慢,心跳率就会慢,心跳率慢就是动物长寿的秘诀。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心脏搏动的次数达到极限,生命就会终止,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
通过研究,彭俊安悟出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设法使心脏跳动缓慢,就可以迈上长寿之道。尽管我们不能主宰心脏的搏动快慢;但是通过主观努力放缓心脏的搏动速度是可以做到的。如中、老年人不去做极烈的体育运动;改为练些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钓鱼,弈棋,音乐,从而延缓心脏的搏动速度,促进健康长寿。
彭俊安还认为:人不但要在运动生理上注意保健,在健康方面更应注意调节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所谓“心平气和”就是这个道理。祖国医学认为:怒伤肝,悲伤肺,喜伤心,忧思伤脾、胃,惊恐伤肾,一个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健康长寿打下坚实的基础。
彭俊安最后说:人是思维活跃的高级动物,我们通过了对比与研究得出了结论,知道了动物长寿的秘诀,更要学会珍爱自然,敬畏生命,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仿生学是一门很好的学科,是我们向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解决不了难题事,从它们的身上都可以找出正确答案,我们都应该要好好向它们学习的。
彭俊安用“长寿仙草何处有,寻遍世界在身边”的诗句结束了《缓慢与寿命》一课的讲述,赢得老干部的满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