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快线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超96%,将于明年春节前全线开通。这条被誉为“海东大动脉”的快速路,使城市与农村紧密相连,沿线村庄搭上发展快车。
海东快线南段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加快建设:拟春节前全线通车
2013年11月18日,龙王湾特大桥在海东新区打下第一根桩基,海东快线由此向南北快速延伸,北连广湛高速的快速出入口公路,南接南三大桥,扩容湛江“三环四通”大格局。海东快线被列入湛江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广东省重点工程,全长约25.5公里,以海湾大桥连接线为界点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17公里,南段长约8.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沿线有官渡海围特大桥、消坡海围特大桥、龙王湾特大桥等3座跨海特大桥。
近两年来,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推进。1281米的官渡海围特大桥、1146米的消坡海围特大桥和1082米的龙王湾特大桥三座特大桥腾空而起,跨海而出,构成湛江又一道雄伟瑰丽的风景线。今年6月25日,龙王湾特大桥两边桥身成功“握手”,湛江人民期盼已久的海东快线北段17公里率先贯通。
近日,记者来到海东快线南段施工现场,部分路段围闭施工,大部分路段已完工。市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李管介绍,海东快线的路基工程已全部完工,路灯、绿化、护坡等配套设施正抓紧建设。截至记者发稿时,海东快线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建安费87435.58万元,占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的96%,将于明年春节前全线开通。
海东快线连接广湛高速的快速出入口公路,其建设对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促进坡头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海东新区及南三岛的开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带动周边:借道发展农村经济
记者采访得知,乘着海东快线的东风,沿线的楼盘升值了近千元/平方米。周边村庄也纷纷搭上了这趟发展快车,加快农业转型,走出农村产业新路子。
位于海东快线以西的老杨村就是其中一条。该村村干部陈土泉告诉记者,老杨村现有人口480人,土地面积不足350亩,原来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加之村里没有集体企业创造效益,村民仅靠人均几分耕地维持生计,生活较困难。
2012年得知政府要规划建设一条快速公路后,村民陈亚年提出,配合海东新区的发展,利用本村优势的地理位置,把整条村的土地整合起来,建一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这一建议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2013年,海东快线开建,该村旅游项目同步开工。两年来,村民筹集的资金投入到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文化楼、修葺村内交通道路和建设旅游项目中,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一起搬到集资楼住,原来的房子腾出来开餐馆,做旅馆。当了几十年农民,没想到因为有了这条路,我现在变成了老板。”70多岁的陈土泉乐呵呵地说,现在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和住宅用地建设蔬菜基地、三鸟养殖、农家田园、花卉园林等,还准备将百年历史地主豪园修葺成具有粤西民族特色风格的历史人文园,供游人参观。
“海东快线美了海东新区,也益了我们!现在城市人喜欢农村,农村人又向往城市,海东快线让老杨村变成了城市中的农村,农村中的城市。”负责旅游项目的吴国威说,“这个项目将带动800至1000人就业,除了老杨村的劳动力,还将吸收周边村里的剩余劳动力。”
据悉,海东快线开通后,老杨村到海湾大桥仅2公里路程,带动了该村旅游项目,促进就业,增加村民收入,而且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村民得益:出行享受更多便利
沿线采访,村民们对海东快线拍手称好:“趁圩都方便很多!”“海东快线快捷,连通了镇圩,接上了官渡和麻斜,上高速快多了。”“政府建设,我们得益。”
负责海东快线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的南调街道办副主任林华源向记者介绍说,海东快线来之不易,它穿过麻东村7条村,其中有住房、农田、公庙、砖厂、猪舍、养殖池等,但村民对征地拆迁工作非常支持。如今,海东快线开通在即,村民也将尝到“甜头”。
“明年春节,南三人就可以走这条大路回家过年了!”李管说,海东快线南段连接南三大桥,通车后将成为9.5万南三岛人出行的一条康庄大道。
麻东村村干部黄日云表示,将借海东快线的东风,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