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在即,未来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么,目前广州的医疗力量是否足够应对?人手紧缺的妇产科如何应对未来的“新生儿潮”?记者走访广州各大医院获悉,目前随着门诊量增大,不少妇产科、儿科面临人手紧张的局面;而且因为工作连轴转没时间陪家人,儿科、妇产科也成为流动性较大的科室,招人也比较难。有医生坦言,广州的二孩“新生儿潮”或将在明年年底集中爆发,届时就诊量进一步增加,医护人手紧张会加剧,或影响日后二孩就医质量。
一到转季时节,越秀区儿童医院便会爆满。
医生缺
妇产科
年轻医生每周工作70小时
“现在增加的咨询量应该只是个开始,单独二孩放开之后,我们妇产科去年增加了15%的分娩量,预计明年这一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20%。从政策落地到二孩妈妈们怀孕分娩,要9~10个月。明年年底可能是一个集中爆发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主任刘慧姝表示, “人手肯定是不够的,更不要说还有一些有意愿要生二孩的医护人员们。这不只是我们医院的情况,基本很多医院的妇产科都是超负荷工作。”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去年门诊量397万人次,出院人数8.1万人次,医生929人、护士1165人。仅在妇产科,普通孕产妇的年分娩量接近2万人,从孕前咨询到分娩,平均每人至少要进行7~10次常规保健、检查,而如果是急诊高危患者,则需要更多精力和人手投入。
“我们科室的实际在岗医生有60人,即便是按普通孕产妇的门诊量算,每月至少也有一万多的门诊量。在医生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只能动员医生加班,医生基本上不可能准时下班,尤其是就诊高峰期,白班医生每天起码工作10小时。毫不夸张地说,每月都有年轻医生上完白班值夜班,每周工作70多个小时。”刘慧姝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