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29日,湛江市政府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霞山区和赤坎区组织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12月1日《湛江晚报》)
在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上,众多媒体和卫生部门为我们科普了防“艾”的基本知识,让我们对艾滋病有了更为全面、更为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们增强了防“艾”的意识以及科学对待艾滋病的观念,也让我们学会站在科学的角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歧视、偏见的思想。可以说,“世界艾滋病日”确实为我们上了十分有意义的一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常识告诉我们,艾滋病病毒只会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即血液、母婴和性行为,日常的接触并不会让人感染艾滋病毒。明白了这点,我们至少需要做到:一是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给予他们平等的对待及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二是注意科学防“艾”,结合艾滋病传播途径特点,尤其是规范自身性行为,增强自身生殖保健意识,洁身自爱、建设幸福家庭。事实上,当在科学的角度对艾滋病有了全面的认识,坚持科学方法,方能从根本上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
理性也告诉我们,防“艾”知识和措施并非“世界艾滋病日”的“专利”;做好日常防“艾”工作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媒体指出,我市艾滋病感染者新发病例较去年有所增加,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特别是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呈上升趋势,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侧面说出了加强平常防“艾”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防“艾”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命题;注重平常的防“艾”工作,从细处入手、从我做起,防“艾”更有成效。
事实上,我们都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生活作风,在科学认识艾滋病的基础上,在行动上按照科普知识的具体要求,时常“修身养性”,时常检讨自己的个人行为,我想,也将更利于防“艾”工作更好地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