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近来,笔者常常在我市各地看到这类通俗易记、言简意赅的“创文”标语。笔者想,这样的标语,让“创文”的好声音传得更快更远,营造了浓浓的“创文”氛围。这种“创文”标语乃至所有为“创文”服务的符号,笔者姑且称之为“创文”文化。
我们都知道,“创文”是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其顺利开展,需要文化支撑。丰富多彩的 “创文”文化,是一种精神动力,能振奋人心,激发市民的“创文”热情,夯实全民“创文”的基础。事实上,自开展“创文”工作以来,我市“创文”文化一直很丰富。不是吗?除了一条条“创文”标语之外,一个个“创文”宣传橱窗、一堵堵“创文”宣传墙随处可见;本地一些学校和媒体举行“创文”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一些单位邀请名家,开“文明礼仪”讲座;一些地方还举办“创文”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评选出精品,并举行简朴的颁奖仪式……如此精彩的“创文”文化,利于感染公众,让“创文”始终保持“热度”和“鲜度”。
眼下,市区车辆穿梭有序,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市民文明有礼……这样的新气象在港城多了起来。不可否认,这样的新气象,与“创文”文化的助推密切相关,是我市“创文”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笔者以为,让“创文”文化更精彩,相关部门就应乐于接地气,深入“创文”一线,用市民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忠实记录我市“创文”工作取得的成果,给市民强烈的视听冲击,让更多市民通过鲜活的文化感受到“创文”带来的实惠,使“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为“创文”加温鼓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