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还盼秋月朗 照彻彩云归

2015-12-25 11:41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宋立民

昨天是平安夜,从阳江讲座归来已经是晚九时许。

看到一路彩灯,看到店铺门前吹萨克斯的红衣老爷爷,笔者突然记起《湛江日报》上周日的第八版“读图”版。一大四小五幅图片,标题为“9岁女孩撑起一个家”,讲述了遂溪女孩王秋月与天生残疾、长年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的故事。

到家上新闻网,再看那些催人泪下的文图。压图的文字质朴而具体:“妈妈的一日三餐都是小秋月这样一口一口喂的,妈妈瘫痪在床的这一年多来,小秋月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每天中午放学,小秋月都会先跑到住在村子另一端的婶母家取饭,然后再送回家喂妈妈”;“小秋月和妈妈的衣服都是由她来洗。小小的她,承担了家里的一切”;“小秋月是个懂事的孩子,每次都是先喂妈妈吃完饭,然后自己才开始吃饭”;“吃完饭,小秋月都会先把碗盘洗的干干净净。9岁的她,家务事样样‘精通’”。

文字能说的,图片能说。文字不能说的,图片也能说。上周日见到报纸,笔者曾经电话文字记者,说这块板整体感强,有冲击力,有人文关怀。并说我本人和我所在的湛江尚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愿意出钱出物,资助秋月同学。记者发来了班主任徐老师的联系方式。

此刻,岁末,雨中,我想知道,昨夜,九岁了“还没有人家6岁孩子高”的身体虚弱到“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的小秋月和她的母亲平安吗?她们简陋的房子潮湿吗,漏雨吗?看学生的微信,湛江昨天还下了一阵大雨,当地政府帮助秋月家建起的三间平房入住了没有?

媒体的积极介入,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无疑会改变小秋月的生活状况乃至人生轨迹。问题是:湛江还有多少“小秋月”生活在贫困线上?如何尽快地伸出援手让这样一个群体“平安”下来,过上正常、稳定的生活。

九年前,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的老师们集体翻译了美国权威著作《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书中把“社会工作的使命”概括为“关怀不得不忍受那些生活在无法改变的社会问题中的人;通过帮助人们改变或争取改变导致问题的状态,治疗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困境;改变那些让有些人面对社会问题更为脆弱的社会状态。”简单地说就是“照顾,治疗,改变社会”。所以,小秋月的困境就是湛江人的困境,为小秋月解困就是稳定乃至改变本地社会的举措,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之下,在积极“创文”的努力当中,把个例提升到“社会服务”的高度认识,必要而且现实。

还盼秋月朗,照彻彩云归。素来以“贫困”闻名的粤西,也正是社工长袖善舞的用武之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