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湛江那些历史悠久的妈祖庙
◆文章湾天后宫
坐落在湛江市赤坎区文章湾村的天后宫,面朝东南大海,背靠北部湾的雷州半岛。
宋末陈文龙元帅次子陈梦雷,从福建莆田玉湖来到雷州半岛隐居,世代相传。文章湾天后宫始建于清朝康熙己卯年,由陈梦雷后裔相继奉祀,在妈祖的感召下,后期由陈振美先生主持敬奉妈祖护理庙宇的遗物。因自然条件影响,时代变迁,于1963年被毁坏。
为纪念万古英灵的妈祖,全村信众一致推举陈水禄带领大家集资重建妈祖庙。陈水禄带头捐赠重金,此后他又不辞艰辛千里迢迢找寻妈祖圣地,于1999年重建天后宫,从湄洲妈祖祖庙引回圣火,从此,天后宫重见灵光。正如庙门所挂对联:“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 “湄祖分灵遥湛土,文母香火继莆田。”足以显示文明博爱、继往开来。
文章湾天后宫为琉璃红瓦盖罩,双鹤独企飞檐,庙前石狮龙柱擎天立地,壮严雅丽,人来客往、川流不息,香火旺盛。重建后的文章湾天后宫更是受到了妈祖信众和中外游客的赞誉。
◆平乐村天后宫
平乐村天后宫,即平乐天后宫,原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现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建的湛江海湾大桥左边,昔日古宫前临大海,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为平乐村始祖宋进士明健太守之长子黄应诚的后裔所建。
该宫1962年被毁,现存道光二十二年铸铁钟一口,1994年又重建,现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大门对联:“圣德配天天作合,母仪垂后后来苏。”
回顾历史,平乐村天后宫与邓帅庙还是抗法英雄黄文开等人的秘密活动地点,庙内还保存着清朝铜钟一尊,增添几分古韵。1898年,法国殖民者协迫清政府租借高州府属吴川县南三都,法国军舰开进广州湾,并用武力肆意扩大租界范围,占领了高州府吴川及雷州府遂溪的518平方公里土地和海域共2130平方公里(统称广州湾)。法租界的政府在广州湾苛征暴敛,倾销鸦片,危害百姓,经常在平乐村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大量搜刮民脂民膏,激起村民愤怒。“自古英雄出少年”,村中涌现出像黄文开这样的抗法少年英雄,他才十多岁,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面对法国殖民者横行霸道,非常憎恨,组织村里几个同龄少年以“天后宫”和“邓帅庙”作为秘密活动地点,多次利用放牛的机会,到风景美丽的三墩(现海滨宾馆)与下埠(现平乐海滨村)侦察法国侵略者经常出入平乐村周围的路线,在夜间设陷阱、插竹签于洋鬼子出没的地方,并常在三敦岭头用自制橡胶弹弓夹石丸子弹射法国侵略者。洋鬼子遭到来历不明的袭击后,狼狈逃窜,人心惶惶,从此再也不敢肆意踏进平乐这块土地寸步。黄文开等小英雄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解放后,湛江市人民政府根据黄文开抗法的事迹,称之抗法英雄,事迹在湛江市博物馆陈展。
平乐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作出积极贡献。根据中共南路特委的指示,在平乐黄氏宗祠建立了“明健小学”。上级党组织委派了中共党员任明健校长和教师,大量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政策,发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壮大了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力量。南路很多中共地下党领导人都是由平乐村秘密从海上用网门船护送到各革命根据地,成为地下交通站之一。平乐地下党组织又以“天后宫”和“邓帅庙”前面有大海和海边大片红树林(本地叫咖叮榕树林),后面又有大片的树林,荆棘灌丛作为掩护,为革命事业隐藏了大批革命干部,并护送过往的各级领导干部数以百计,出色地完成党赋予的各项危险艰巨的任务,为湛江解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湛江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1993年9月9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根据平乐村革命历史评定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晚,例行全村扫清道路障碍物,从初十至十五连续7天在全村游神,经过5个村,从早上7时至晚上7时,参加人数达400多人,以头锣开道,鼓乐喧天,八音齐奏,高举肃静回避牌,有飘色、马色、狮子班、英雄班、学生乐队,威风庄严,保佑全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文革时期,该巡游活动停止,至1989年才恢复。平乐村有奉祀妈祖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期间,全村人人都虔诚斋戒,下至3岁小孩,连100岁老姑婆都回娘家斋戒朝拜奉祀圣母。诞期演戏,人人争相送戏,连演两、三个月。平乐村天后宫由13人组成董事会,由董事长、副董事长共同主理事务。
已有280多年历史的海头港村天后宫,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文物,还是湛江(遂溪)人民最早歃血誓盟、英勇抗法的旧址。
抗法誓师及解放战争活动旧址。
海头港村天后宫“抗法誓师大会”雕塑。 朱明杰 摄
◆海头港村天后宫
海头港村地处霞山老城区,东临海滨路,北有延安路,南面和西面被霞湖公园半包围着,最令人关注的是坐落在村东南的天后宮。天后宫始建于清雍正三年,至今已有290多年。据专家考证,天后木雕像,工艺精湛神态逼真,是保存完好的民间艺术品,内有古钟一座,铸造于清光绪十二年。天后宫坐落海头港临海处,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文物,还是湛江(遂溪)人民最早歃血誓盟、英勇抗法的旧址,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抗法斗争辉煌的一页。
靖海宫建于明朝,四百年来香火不断。
◆广州湾靖海宫
广州湾靖海宫。它坐落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岛东南面风景秀丽的广墩坡西面,与东海岛隔海相望。南三靖海宫建于明朝,已有四百年历史,它是准确理解“广州湾租界”历史的重要文物依据,谱写了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光辉的一页,1999年9月列入湛江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远远看去,这座砖瓦结构的靖海宫静卧在灿烂的阳光之下,绿墙黄瓦,金碧辉煌。它背靠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带,门临一片开阔海湾。
靖海宫建筑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座东南向西北,供奉的是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的妈祖林默娘。称它为“靖海宫”,倒不如叫它为“大王宫庙”,这称谓在南三岛家喻户晓。
靖海宫的神奇之处,宫里除神像外,还供奉着一块黑色的大石。这块石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以前有一位渔民在海里拖网捉鱼,起网时发现网里没有一条鱼只有一块大石。他气极了,随手把石头抛回大海。但奇怪的是,他换了几个地方下网,都网起这块大石。他疑是神灵作怪,便对石头许愿道:“如果你是神灵,就保佑我捕鱼满舱,我立你为神。”后来,他天天满载而归。渔民很高兴,便将石头立在沙滩上,盖起寺庙供奉。
此后,大王公常常显灵,或吓退海盗,或保境安民,于是靖海宫香火鼎盛,乡间百姓,来往商贾,焚香礼拜,祈求平安。石头神靖海安民,靖海宫因此名声大振,竟惊动了京城皇上。清嘉庆、道光、光绪三帝,先后对大王公进行敕封。嘉庆封号为“敕赐靖海广州湾把港洪圣大王”,道光封号为“南国海疆天然守护神”,光绪封号为“南海之神”。远在京城,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对极其偏僻的南国孤岛海边的一个石头神,先后三次加封,这不能不说它的神奇了。靖海宫的神奇还在于它的靖海,据当地渔民说,靖海宫离海边不过数十米,离海面也不过两三米高,但不管海上有多大的风浪,多大的台风海潮,海水都打不到宫里。它屹立于广州湾的出海口,镇住了南海涌来的风浪,广州湾因而风平浪静,使过往船只进出平安,营造了一条黄金航道。

“河清海晏”取自庙门的对联
靖海宫除了传说中的神奇之处外,它的神奇还和南三人民举旗抗法有关联。据历史记载:“靖海宫前面的广洲湾一水回环,最擅形胜,不独可为水师停泊之区,且可作通商口岸……广洲湾形势有数处可与香港并驾齐驱,有数处比香港更扼奇制胜。……尝考此湾舆图,长约二十咪,可入港内者只有两窄口,周围有陆地关锁。港内水深,由三寻半至十寻不等,湾泊甚便。港之东口阔约一咪半。……虽极大战船,亦可容大部湾泊,安稳无虞。”由此可见,在明清时代政要的眼中,靖海宫前面的广洲湾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经济口岸。法国侵略者早已垂涎广洲湾这天然良港了。靖海宫是法军登陆之地。
于是法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广州湾,把战舰停在靖海宫前的海面,用小艇从这里登陆,入侵广洲湾村坊。1897年,法国军舰闯进南三并租借广洲湾侵略军一路继续向西扩张,步步为营。他们一边开山筑路,修建港口码头,建屋造市,一边疯狂地开发和掠夺广州湾丰富的物质资源。从此激起了南三、吴川和遂溪人民抗法斗争。有一次,当法军进入靖海宫察看时,宫内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们被吓得抱头鼠窜,从此不敢再踏入靖海宫半步。于是这里成了南三村民共商抗法大计的据点。
靖海宫,承载着神奇的传说,罩着耀眼的灵光,戴着皇帝敕赐的封号,屹立于浩瀚的南海之滨,扼守广州湾出海口,尽揽东南形胜,得天独厚,确实是一个优美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