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大刀队”旧址挂牌。 记者 林明聪 摄
1月9日,吴川市梅菉头英志堂“抗日大刀队”旧址挂牌,牵出了一段尘封已久的99名抗日大刀队队员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故事。
梅菉头英志堂“抗日大刀队”旧址由吴川市人民政府认定。挂牌仪式当天,至今健在的4名“抗日大刀队”队员——89岁的张鸿光、90岁的陈衍、93岁的符燊、90岁的区裕兴均出席。
据梅菉头老人回忆,解放前梅菉头是武术之乡。这里的村民勤劳、正直,多数从事搬运、小贩、织竹苫维持生活,每家每户都备有“三刀”:开笏刀、斩竹刀、织苫刀。大部分村民爱好文体舞狮,练习武艺。1930年秋,梅菉头英志堂正式成立,创始人为张法亨(外号“跛华”)。英志堂是一个群众性的武术组织,村民在馆里学舞狮、舞貔貅、练武术。后来英志堂发展迅猛,习武的人越来越多。1938年10月,肖光护、陈信材以梅菉头英志堂为阵地,组织99人成立抗日大刀队。99名大刀队队员每天进行跑步、练操、习武、刺杀等训练,个个练就了作战的好本领。他们提出战斗誓词:“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倭寇方罢手”,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并成立宣传队、妇女队,办夜校等群众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筹款筹粮支援地下游击队,作出不少贡献。
梅菉头英志堂理事会主任吴文强介绍说,梅菉头“抗日大刀队”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不屈不挠,英勇善战,谱写了一曲爱国爱民的英雄赞歌,留下了一段光辉的战绩。为弘扬英志堂抗日“大刀队”爱国主义精神、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菉头群众自发筹资,于2008年建成“梅菉头抗日纪念馆”。吴文强说,这次对“抗日大刀队”旧址进行挂牌,也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激发广大群众发扬光荣传统,继承前人的意志,开创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