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湛江市八小门前,因寒假来临,培训广告增多,引发路段卫生维护人员“怒斗”派单员。(1月20日《湛江日报》)
问题的症结在于,广告单被市民扔到地上,维护卫生的难度增大,才导致路段卫生清洁人员生气。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实一点看,需要市民普遍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但是,目前这种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派单”式广告,无视市民意愿,通过车辆、报刊、邮件等硬性对接,从商务活动需要和现实条件看,可以理解,但也很麻烦人,因为一方面广告单上的信息不大可靠,印制不好的还有些污染,另一方面要找地方处置,所以,常常引发市民抱怨。
从目前市场上各类广告性价比看,这种“派单”模式,条件相对比较宽松,能够找到“就业”人员,用工价格比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要便宜很多,另外,广告单做得有品位,也的确可以发挥宣传作用,吸引顾客。如此看来,在广告比较优势推动下,此类“派单”确实会拥有市场。
倘若适应一些市民呼吁,由部门来解决“派单”烦扰,就需要看到商业竞争与生产生活方式契合度问题。商业广告讲利润,“派单”现象一时难以消除。市民生活消费也一定依赖于“派单”广告,不习惯于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上获取消费信息。显然,政府部门也不能顾此失彼。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派单”广告问题,把商业竞争宣传需求与市民生活消费需求,高度统一到管理比较规范的媒体上,就要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提高各类媒体广告的诚信度,调整各类媒体广告价格,适应社会一般承受力,同时,对市民的消费习惯也要进行引导,提高主流媒体认同度。
由此看来,广告“派单”,虽然有点乱,还会引发一些问题,但确是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有着本能的生存力,只有自觉适应,才能减少麻烦。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带来相关问题,当问题堆积时,就需要整合公共资源,探索融合渠道,在新的发展进程中解决问题。
据《外国广告发展史》显示,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情况,还有街头大屏幕、移动高音喇叭、街头舞台等等,可谓万象丛生,但是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一切乱象随之逐步消除,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趋向理性和有序,因为事物经过高度发展后,必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主导着人类的一切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