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美编 郑莹
今年春运火车票依然难买。互联网交通平台的“拼车回家”火爆,参与者越来越多,俨然成为今年春运一大潮流。对此,网友有赞有弹。交通部表示,只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支持春运期间互联网平台推出“拼车回家”。拼车是否安全可靠,成为了公众关注的重点。
赞:不用扛着行李挤火车,方便
赞成拼车的人大多看重的是性价比高、行程灵活、操作方便。“不用扛着行李挤火车了。选择拼车回家,方便快捷,相对来说也不算很贵。”在湛某商场工作的四川小伙小李说。
韶关籍在湛工作青年林先生说,拼车回家能给车主与拼车者都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车主找人拼车,能够分摊一部分路桥费、汽油费,互利互惠,还可以结识新朋友。而无车者搭“顺风车”回家,不仅省却排队购票之麻烦,也减轻旅途辛劳。如今,在国家交通部的支持下,拼车回家有望更为流行。
随着各互联网平台推出的拼车软件的流行,让车主与无车者能更方便可靠地寻找到回家的同伴,App软件,登记时严格把关司机资料,相对安全。不少受访者表示,拼车是个值得考虑的回家方式。
弹:担忧行车安全问题
在采访中,来自湖南的打工者周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错搭“拼车”的经历,“去年春节,很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则从湛江拼车回长沙的消息,于是便和老乡联系了车主打算一同回家。结果,在路途中,车主开始向我们收取各种费用,因此我们与车主发生了矛盾,车主一气之下在半路便将我们丢下。从那以后,我对拼车回家有了恐惧感。”
拼车虽方便,但安全因素不得不考虑。记者采访发现,不赞成拼车的人主要认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长距离与陌生人拼车,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都缺乏保证,旅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的责任承担不清等问题。
我市某保险公司建议,在挑选拼车伙伴时,不要随意与“陌生人”拼车,尤其是通过缺乏公信力的网站平台、论坛、Q群等渠道拼车,提防主动拉客的“顺风车”。
建议:拼车出行应多一份谨慎
记者就拼车行车安全问题咨询了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建。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拼车安全的法律法规,因此拼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通过交通法来处理。相关的拼车APP也大都是为拼车提供一个平台,并未强制要求乘客与车主签署相应合同,没有提供法律保障。为了双方利益与安全,他建议乘客与车主做好合同协定。
宋建建议,拼车者在拼车出行前首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驾照等,其次应检查车辆的行驶资格,例如年审、保险等,最重要的是,无论乘客还是车主都应签订一份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保障双方的利益。对拼车行为,车主与乘客之间需要提前约定和相互理解,以确保行车旅途安全、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