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 近日,笔者看到一篇名曰《红顶商人怎么赚》的文章。此文介绍清代四川商人王炽为积经验、聚人气、立信义,竟然做了三年的赔本生意,差点赔光半个家底,最终凭借良好的信誉东山再起,赚得盘满钵满,并成为一代红顶商人的故事。
王炽的经商故事引起我对“得”与“失”的深切思考。
“得”, 即收获、拥有;“失”,乃失去或放弃。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得”,也会有不少的“失”。人可以因自己的艰辛努力与付出而收获金钱、物质、名誉、美好的爱情及婚姻等;人也可能由于种种原由而失去钱财、工作、官位,甚至是自由和生命等。
诚然,“得”与“失”,是人生的两面,也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它总是会交替地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出现、演进,并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乃至一生。
相对于“失”,“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通常情况下,人们大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得”。而如何做到有所“得”就是一个辩证的大学问。
在汉语中,有个词语叫“舍得”,故名思义就是有所“舍”才能有所“得”。透过这个词语,其实前人早已告诉我们关于“得失”的道理。
中国有句老话: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它所讲的也是“舍得”的道理。在商道上,清代王炽固然是将“舍得”运用得再娴熟不过的商人。
不仅如此。美国商人乔布斯也是“舍得”方面的行家。他力排众议,执意砍掉公司过多的运营项目,专做手机,最终造就苹果这个响叮叮的世界品牌。而在军事上,开国领袖毛泽东更是将“舍得”运用到极至。解放战争时期,当胡宗南带领国民党军队要大举进攻延安时,毛泽东当机立断,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主动撤出延安,迅速转移部队,从而实现以退为进的战略目的,书写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军事佳话。
的确,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要遇上或学业或事业或婚姻等这样那样的艰难抉择。人有所选择,就意味着有所放弃、有所失去。假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有所“舍”,相信你就会收获并拥有更多的“得”。
总之,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 人得学会“舍得”这门学问,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