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乐》作者茅沅。

刘天一。

意大利巴罗克时代作曲家维瓦尔第。
新年伊始,世界各大城市都会应节举办民众喜庆的新年音乐会。此中,又以享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最为驰名。然而,你若说那“春的旋律”当以他为代表性,那也不尽然。
让我们以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标题交响乐《四季》之首的《春》,来掀开本文“春的旋律”这一话题吧——
紧凑的四分音符主旋律一开始就跳跃地反复出现,让人们马上感觉到春天来临的紧迫脚步。音符既像闪跳的芭蕾舞步;又似嬉戏儿童的活泼蹦跳。乐曲不时在主旋律之后的长拍子加进弦乐的滑式打音,更像那冰雪融化、流水潺潺、莺歌燕语,予人们的眼前展开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欧陆风情......
但我总觉得这欧洲巴罗克时代田园诗般的“春”,比不上在战火中浴血重生,发自内心欢庆胜利我们古老黄河大地那红红火火、滚滚烫烫的翻身之“春”来得真切、来的浓郁!那就是至今仍然奏响华夏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同样是四分音符主旋律紧凑反复的开头,不同的是那旋律来自于高亢震撼的唢呐,马上就让听众如亲临其境地感到那狂欢的秧歌、漫天的红绸、滚烫的年饭、胜利的倾诉......乐曲的最感人处就是排山倒海的大场面展现之后,随即油然而出那一段抒情慢板的华采乐段。似英雄男儿战场凯旋与青梅竹马爱人邂逅的心语细诉;又似男女老少迎着胜利的阳光互致和暖的问候沉浸着春天的幸福吉祥......
以“春”为主旋律的乐曲于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的中华民族其实自古已大放异彩。像细分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和尾声的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引子及主题乐段由不同乐器的多次变奏,如歌如诉、如诗如画,浓墨重彩、歌舞升平,在如水银泻地般对月夜旖旎江水百花的描绘,衬托而出的正是善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执着追求的清纯意境。
同样创作于春风拂面新中国成立之处的两首小提琴独奏曲茅沅的《新春乐》和马耀先、李中汉的《新疆之春》,都是以“春”作为主旋律的脍炙人口之作。前者在乐曲的开头、展开、承接与归结的铺垫手法和大胆移植融入地方传统曲调的创作理念上,与《春节序曲》有着异曲同工之美。所以,她颇具民族化、大众化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百听不厌地成为中华民族欢庆新春的经典乐曲之一;后者深入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充满激情跳跃奔放的旋律中既有吐鲁番的手鼓,更有维吾尔的舞蹈。乐曲的真谛正在于——“万紫千红才是春”,幸福中国载歌载舞的春天,是属于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的!
就拿我们南方来说,也有壮乡意境独到、别具风韵的马骨胡独奏《春插》;一代高胡大师刘天一弥漫南粤风情的《春到田间》;以及意境直描奔腾跳跃春日游历的旧广东音乐得意之作《春郊试马》和新广东音乐精品余其伟渲染赞美南国新春处处成为花的海洋的《花市迎春》等等。
可见,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春”在酷爱描画生活的世界各国人民心里,永远是从心灵迸发而出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