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2016-03-16 11:35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王书第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这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和社会关注。从本义上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进而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正是传承着——工匠精神!近年来我国游客到日本采购马桶盖、电饭锅,甚至国内文具生产企业连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等说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着大而不强、一些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这些不争的事实背后,是我们的产品质量确实“缺钙”,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显然,只有厚植“工匠精神”,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才能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有些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在效率速度和创新时代则有些过时了,其实工匠虽然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我们要想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多一些精益求精,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技术创新,少一些跟风山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企业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把产品当成工艺品去对待,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才能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2025年遂溪县第六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幕
  • 粤西首城绘文明新卷 廉江以常态长效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