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 “全国预防接种日”,为激励全民支持疫苗接种,保障儿童健康,昨日,市疾控中心在凯德广场前开展了以“依法预防接种 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4月26日《湛江日报》)
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预防接种日,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有效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和死亡。然而,近期发生的山东非法疫苗案狠狠地打击了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信心。更糟糕的是,一些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将此次事件与一些正常的疫苗不良反应勾连到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焦虑。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主题是“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但目前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
疫苗接种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例如我国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因为疫苗接种的预防作用巨大,因此为儿童接种疫苗已然成为每一位父母的常识。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疫苗生产过程、安全性、有效性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本应为国人自豪的预防接种体系,在山东非法疫苗案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有家长认为,目前疫苗市场混乱,难以辨别真假,干脆不给孩子接种。20年前,日本曾发生一起毒疫苗事件,引发了大规模不给儿童接种疫苗的现象,最终导致儿童身体免疫力下降,如乙肝、结核等一些本应受到控制的疾病又再卷土重来。由此可见,在遭遇问题疫苗后,如何迅速恢复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非常重要。
要重塑家长们对疫苗的信心,最关键是要加大科普力度。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家长无法分清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到底差别在哪,无法清楚知道疫苗的生产、运送、储存的各方面情况,这不得不说是疫苗接种在科普宣传上的不力。《湛江日报》在4月24日刊登了一整版的记者跟拍市疾控中心对疫苗运送、冷链管理的图片报道,这是对疫苗接种宣传的一个创新、一个突破,更是一个启发。我们对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已经不能停留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阶段,也不能只是等到全国预防接种日这天才“主动出击”做宣传。我们很应该拓宽宣传渠道,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做好疫苗接种的科普工作。
做好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首先要在“透明化”上做突破。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短片在接种点内循环播放的方式,让公众对疫苗的生产、运输、储存得到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应在接种之时,将疫苗生产时间、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主动告知家长。其次,要拓宽渠道对疫苗接种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宣传。市疾控中心大可与湛江日报合作,利用媒体的平台,在微信、微博、LED大屏等平台上加大对疫苗的宣传,让更多年轻父母更便捷、有效地接收相关宣传信息。
国务院日前公布并施行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要求完善第二类疫苗的销售渠道、冷链储运等流通环节法律制度,建立疫苗全程追溯法律制度。这表明了国家规范疫苗管理的决心,也为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注入了一记“强心针”。有关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这样才能迅速重塑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更有效地保障公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