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构筑水行系统 打造宜居城市

2016-05-31 10:55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李丽平

    穿过霞山新湖大道来到南柳河综合整治工程起点——新湖桥头,沿着主河道漫步而行,无论是远景还是近景,画面都是风景,主河道整洁美观,河道内清水缓缓流动,景色迷人。 过去,南柳河被称为“臭水河”。如今,南柳河真正实现了水变清、岸变绿、景变靓。(2016年5月28日《湛江日报》)

    水对于城市,就如同水对于人的生命一般,非常重要。一个城市最好有山有水,湛江是一马平川,整座城市几乎没有山,但我们有水,有海水、有河水、有湖水。水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富有灵性的一部分,必须把它治理好。湛江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史,湛江历史上有三次大的治水工程,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设鹤地水库工程,建设成了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水缸”,二十世纪初雷州半岛南部的打井抗旱工程,使雷州半岛沃野千里,近年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为湛江迈进大工业时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开展城市治水,虽然没有象以前那样战天斗地,但是,通过城市治水,引领一个城市向生态宜居、绿色循环转型,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工程。我市主城区水系连通比较差,多数河涌没有固定清水水源,河涌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流向态势。除了赤坎水库周边水系连通较好外,大部分水系自成体系,很少交叉,不利于河道水体交换,也不利于调水补水。因此,河流断流和干涸是水生态系统最大的破坏因素。

    近年来,通过铁碗治水,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南桥河、北桥河、南柳河、赤坎水库等水质和生态环境均大幅改善。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区重要的核心景观。我市目前正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目标,重点对主城区的河涌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盘活水源,改善水环境。例如绿塘河生态廊桥、东山垌湿地等许多河渠、沟渠整治都被列入整治修复名单。系统治理,就是要使水体相连,把死水变活水,把污水变清水,把人工水变为自然水,努力让碧水环绕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让湛江的水行系统更生态,打造宜居湛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 徐闻“益企办”让菠萝产业旺起来
  • 全球首创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湛江交付
  • 深蓝逐梦启程!“湛江湾1号”铸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国道G207线遂溪县穿城段改线工程首跨预制箱梁架设成功
  • 赤坎区海丰路市民添衣忙 未来一周暖晴回归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