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帮助驻点帮扶村实现脱贫致富,市政协与中石化湛江石油分公司在帮扶点遂溪县草潭镇南洪村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打响沙虫文化品牌,探索以文化扶贫带动体验式旅游发展,帮助当地村民摘下贫困帽,共同奔小康。
打响沙虫文化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位于雷州半岛西北部的遂溪县草潭镇南洪村是个革命老区,距离草潭镇区约18公里,下辖4条自然村,共3100余人。该村耕地较少,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以番薯、水稻为主,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靠浅海捕捞、浅海滩涂养殖,以及青壮年外出打工获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市政协与中石化湛江石油分公司作为南洪村的精准扶贫单位,近期派出工作组进行驻点帮扶,经过深入走访了解,工作组针对该村的实际贫困情况,开展文化扶贫,实行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帮助该村打响“中国沙虫之乡”的称号,打造沙虫产业文化基地,开发浅海滩涂作业体验式旅游景点。
遂溪县草潭镇委书记庞宇介绍说,南洪村濒临北部湾,盛产沙虫、鱼、虾、蟹、螺等海产品,特别是沙虫,以体大肉嫩、质优味美、健康生态而著称。而该村拥有2万亩海滩涂沙虫产地,潜力巨大。旅游资源丰富,西面有2千亩银滩天然海水浴场,东面有2千亩原生态海鸥飞翔、红树林保护基地,是理想的休闲、娱乐、养生、旅游胜地。
“南洪村的沙虫等海产品非常丰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南洪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滩上,未来的希望也在海滩上。”市政协主席邓碧泉表示,要帮助南洪村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做好“海”的文章,打响沙虫文化品牌,把南洪村打造成为一个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旅游产业发挥出强大的带动效应,使“输血”扶贫真正变为“造血”扶贫。
沙虫发展前景可观
沙虫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具有极高的食疗价值,可药食两用,被誉为“海洋虫草”,与海参、鱼翅、鲍鱼同为海产珍品。沙虫作为湛江著名的海产品,经常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深受市民喜爱。
南洪村濒临北部湾,拥有2万亩海滩涂沙虫产地,且该村养殖户陈虾、陈振国父子曾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人工孵化沙虫苗,有着过硬的沙虫养殖技术,该村发展沙虫产业潜力巨大。
“目前我市沙虫养殖主要集中在东海岛、硇洲岛、遂溪、徐闻等沿海地区,但都是相对分散的‘小打小闹’格局,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粤西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执行会长余光文表示,沙虫在水产品中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他非常看好沙虫养殖和加工的前景,但要发展沙虫产业,必须实现规模养殖,保证产量,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沙虫的附加值。
“近几年我们学校的研究团队已成立课题组对沙虫进行科学研究,提取其中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物质进行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叶盛权表示,沙虫中含有的蛋白等物质易吸收、消化,尽管含量少,但药用价值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沙虫的深加工将能大大提高其本身的附加值。学校科研团队也希望在南洪村建立产学研基地,联合研究沙虫的深加工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向全社会推广。
完善道路建设开通发展之路
“南洪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非常好,沙虫养殖非常有前景。”从澳门驱车前来南洪村参观考察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贤良说,他作为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的常务理事,非常关心基层精准扶贫情况,同时也希望能够展开一些合作,推动双赢发展。
李贤良指出,南洪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海产品,自然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但目前道路交通还是其发展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瓶颈,交通不便,希望能够尽快改善道路交通。他表示自己也正筹划开通湛江到澳门的直达班车,帮助两地加强物流运输、旅游对接等合作。
据了解,目前,精准扶贫工作组也在积极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加强周边道路建设和村道建设,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南洪村解决交通瓶颈和发展障碍。
“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一定的物质经济扶持,还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扶贫工作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组织挖沙虫、翻沙虫、煮沙虫、品沙虫等现场体验活动,宣传推介南洪村人文、自然、资源,大力挖掘沙虫资源推介沙虫文化,打造沙虫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