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近期,市联合督查组对全市各地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督查,发现扶贫资金启动缓慢、扶贫项目进展不大、基层驻村干部走读现象严重、帮扶主体和帮扶对象观念滞后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精准扶贫的框架搭建起来了,但是动力系统没有运转起来,关键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突破。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上下联动、真抓实干。
党委和政府要经常议经常抓。扶贫责任一级一级明确了,责任状也签字了,似乎扶贫工作就有了可靠保障,各级的力量就自然汇聚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在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中间形成扶贫项目、脱贫工程。其实,文件、讲话、规章都好办,但落实难度不会自动减小,下面不汇报不报告上面不知道,必然会造成资金启用慢、项目落实难等等情况。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包括帮扶单位党组织,都要经常听取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把扶贫工作纳入党组(党委)的大事来议一议,至少每月议一次,组织力量协调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这样才能始终把扶贫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不断给下级传导压力、传输动力,形成攻坚破难的有效合力。
扶贫机构要常检查常敲打。从督查情况看,上级想了解什么情况,下面才注意收集整理相应的情况,而不是扶贫一线出现什么情况,扶贫机构就注意收集、汇总和研究什么情况,导致扶贫机构工作滞后于帮扶一线的工作,自然很难发挥指导推动作用。因此,各级扶贫机构,包括负有帮扶责任的单位,都要积极投入扶贫一线,了解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遇到哪些问题,群众对此有什么想法,及时研究解决,对于能够协调解决的,要立刻就办;对于需要上下共同推动的,要尽快形成化解方案;对于干部群众的观念问题,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就地进行教育引导,如此才能让扶贫机构与驻村扶贫对接起来,信息互通、能量互动。
驻村干部要善聚力重落实。驻村扶贫经常与群众打交道,遇到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不管不问、推给村干部不行,必然让群众看轻了、不信赖,尤其是驻村第一书记,要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是联系群众、凝心聚力的好时机,必需关注并帮助解决,特别实在在精准帮扶措施的制定上,因循守旧,像“双到”那样送牛送羊、买鸡买鸭,脱贫肯定维持不了多久,必需放开眼界,广泛听取乡亲们的意见建议,把当地有发展能力的个体户、种养大户、私营企业等力量动员起来,让贫困户一家一户的种养业、加工业等与他们对接起来,实行订单式生产、针对性培训、标准化投入等,把贫困户带动起来了,才能推动扶贫资金启用和扶贫项目的建设发展。
贫困群众要明大义谋发展。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贫困群众都不会甘愿贫困、让人瞧不起。要相信党委和政府的扶贫初衷,就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丢下任何一个乡亲,不落下任何一户,干部群众会手牵手、一起往前走。要主动配合帮扶行动,走访登记要提供客观真实情况,危房改造需要搬迁的就搬迁,集资或连片发展生产的更要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如此帮扶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帮扶项目才能早日见效。要趁大势谋长远,家庭致贫原因虽然多,主客观原因要分清,主观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要从子孙后代发展需要出发,用好帮扶力量,用好各类资源,注重发展和不断积累,才能走上致富路。
总之,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经常议经常抓,扶贫机构常检查常敲打,驻村干部善聚力重落实,贫困群众明大义谋发展,上下联动真抓实干,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定会加快步伐,开创喜人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