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湛江晚报10月17日报道:10月14日,吴川市在清源小学开展“气候科普进校园,双减活动伴成长”活动,进一步提高普及气象灾害知识和防灾减灾技能,加强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科学素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是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科学素养教育关乎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科技能否实现自立自强,人才大国能否最终迈向人才强国,需要高度重视、全面普及、强力推进。
科学素养教育重在到现场,重在系统学习,重在创新思维。让同学们从课堂上走出来,在科学园地开阔眼界,亲身体验,是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效方式。如吴川市在展开气候科普教育时,让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特种用车,详细讲解其用途。通过播放气象科普宣传片,向同学们展示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这样的科学素养教育,现场感强,形象真实,入脑入心,一番操作便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开花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科学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基地至关重要。学校应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造集科学应用、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使之成为综合性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诸如,学校可以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科技类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再如增加“亲子科研项目”,提高家庭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动性;紧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增加天文科学、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项目的占比,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技创新中来。
切实做好科学创新教育的评价,是促进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掌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并对学生的任何一项创新予以肯定奖励;适时举办科学创新成果展,激发更多学生加入科学创新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