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家乡沿海一带村庄,那一片片田野里又传来玉米丰收的喜悦。
家乡沿海村庄的村民捕鱼内行,种田也不差劲,熟农务,又识时务,哪一种庄稼经济效益好,就种哪一种,让地生金,种出好日子。
近几年,玉米销路畅,市场行情好,价格较稳定,家乡沿海村庄悄然兴起种玉米热潮。种玉米成为耕海牧渔业之下引领家乡乡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第二大“香饽饽”产业。
家乡沿海村庄位于雷州半岛西南部,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大部分园田是碱性土壤,干旱贫瘠,许多农作物不喜欢生长。玉米是一种喜阳、耐碱、抗旱、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广大农户因地制宜,试种玉米,初获成功后,大干开去,田野换上了一派崭新的迷人田园风光。
远看,那一片片齐头高、绿油油的玉米犹如南方的青纱帐—甘蔗林,株株笔直挺拔,直指蓝天白云;又像还没有成熟的稻子,仰起一串串嫩黄的穗头,在春风中摇曳,散发着清甜的香味。微风掠过,茫茫的玉米地里泛起一层层绿浪,缓缓翻滚,沙啦啦作响,有如大海一样壮美,令人耳目一新,陶醉不已。
走近玉米地,单株看,一株株玉米秆粗壮结实,状如小剑的绿叶层层叠叠,秸秆上举着硕大的绿色玉米捧,站成一列列横队,整齐而又有秩序。这模样,恰似一位位身披绿斗篷,腰别大刀的大侠,彪悍威武。整体看,仿佛百万大军身着绿军衣,昂首挺立接受检阅似的,气势宏伟,场面十分壮观,震撼人心。
摘玉米也是一道靓丽的景观。天还没有大亮,一队队农妇便来到一块块玉米地头,纷纷下田,一人一条垄沟,一字排开,沿着一条条玉米垄沟缓缓前移,犹如在汪汪的绿海中游动。她们一手拎着塑料袋,一手左右开弓摘取垄沟两边的玉米棒,时起时伏,时隐时现,如采茶女般快捷,似游泳健儿般奋力竞相向彼岸冲刺。她们身后留下一袋袋玉米棒,也留下一地欢声笑语,在田野上空回荡,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见。
看到这一幅幅唯美的动人画面,种玉米农户辛勤劳作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玉米一年两造,秋种冬收,冬种春收,收成时间短,来钱快。农户视其为“摇钱树”,情绪高,劲头大,风里来雨里去,耕地,种植,除草,浇水,施肥,杀虫,每一道工序都不敢怠慢,更不敢马虎,尽心尽力耕种好,管理好。每一株玉米无不倾注着他们浓浓的深情,每一个玉米棒无不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
农人不辜负玉米,玉米也不辜负农人,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满田野玉米秆上挂着一个个玉米棒,又长又大又圆,惹人喜爱,成为农商的抢手货。
那一块块正在收获玉米地里,一位位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忙着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玉米棒搬上田头过秤,然后装上候待的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望着渐去渐远的货车,种植玉米农户喜不自禁,嘴角向上一扬,脸上堆满了一丝丝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