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在赤坎金沙湾上轻盈地穿梭,激起层层浪花。记者 张锋锋 摄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热潮和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以桨板、皮划艇、帆船等为代表的水上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据《湛江日报》)。
在全民健身与旅游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水上运动正从竞技领域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湛江发展的新引擎。坐拥1556公里海岸线,素有“水上之乡”美誉的湛江,正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在向“水上运动之城”转型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湛江发展水上运动有着先天优势。湛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河流、湖泊资源,如金沙湾、湖光岩、南三岛等,水域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水上运动。这里年均气温 23℃,终年不冻的湛蓝海域、绵延的优质沙滩与稳定的风况,构成了开展帆船、帆板、桨板等运动的天然“运动场”。作为“中国跳水之乡”,湛江孕育出全红婵、何冲等奥运冠军,跳水人才辈出的背后,是当地浓厚的水上运动氛围与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湛江帆船帆板队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专业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为大众水上运动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让湛江看到了“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湛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水上运动作为湛江文旅品牌的核心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湛江接连举办水上运动嘉年华、城市公园定向公开赛等活动,将皮划艇体验、桨板竞速与滨海风光、雷州半岛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活动期间金沙湾、滨湖公园等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30%,周边餐饮、住宿收入显著提升,展现出“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强大活力。
湛江迈向“水上运动之城”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水域配套的码头、更衣室、救援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稀缺,水上运动教练、救生员缺口较大;宣传推广局限于本地,尚未形成全国性影响力。对比青岛、三亚等成熟的水上运动城市,湛江亟需补齐短板,构建从专业赛事到大众体验的完整产业链。
一、完善水上运动基地,提升行业水平。可借鉴杭州千岛湖、深圳大鹏湾等地的经验,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集训练、赛事、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国际标准的水上运动基地。在金沙湾、湖光岩、特呈岛等水域建设专业化的水上运动中心,配备码头、装备租赁、培训学校等设施。同时,可联合高校(如广东海洋大学)设立水上运动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水平。可借鉴青岛“帆船进校园”的模式,特别是广泛推广“游泳进校园”,将水上运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考试课程,培育后备人才。
二、举办水上运动赛事,提升湛江影响力。赛事是推动水上运动发展的关键引擎。湛江可争取承办省级乃至国家级帆船、赛艇、龙舟等赛事,如“中国杯帆船赛”分站赛、“湛江国际桨板挑战赛”等,吸引国内外选手和游客。结合本地文化,举办特色赛事,如“雷州半岛龙舟嘉年华”“南三岛风筝冲浪节”等,增强品牌辨识度,提升湛江影响力。
三、推动“体育+旅游”融合,提升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水上运动不仅是体育项目,更是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湛江可开发“水上运动+滨海度假”产品,如推出“金沙湾桨板日落体验”“湖光岩皮划艇探险”等特色线路,吸引家庭游客和年轻群体。借助短视频平台、体育博主等新媒体力量,推出“跟着冠军玩湛江”等主题活动,提升城市水上运动的品牌认知度。同时,鼓励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激活消费新场景,形成完整的消费生态。
四、整合本土文化元素,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整合海鲜美食、雷州石狗等,开发“水上运动+非遗体验”“海上夜钓+渔家文化”等特色活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水上之乡”到“水上运动之城”,湛江的转型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尝试,更是对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刻探索。当碧海蓝天成为城市的“运动场”,当体育活力注入千年港城,湛江正以水上运动为支点,撬动文旅经济新增长,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蓝色篇章。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终将在全民健身与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滨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