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知识,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团霞山区委携手情暖湛江志愿者协会和霞山区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近期在霞山区多所学校开展了“壹基金儿童平安小课堂”活动。
据悉,此活动覆盖湛江市霞山实验中学、市二十八小、市十八小、市三十小、市十四中及市二十二中等学校,累计开设课程208余课时,受益师生达1.1万多人。课程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创新形式,系统传授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及预防地震四大安全知识模块,切实提升青少年安全防护能力。
学生学习防溺水知识。通讯员供图
守护生命之舟
在防溺水教育方面,针对湛江沿海地区溺水事故易发的特点,课程设置了“水域风险识别”“自救互救技能”等内容。志愿者们通过日常生活真实案例的讲解、小组讨论和互动体验“分享与水有关的故事或成语”“憋气挑战”“制作简易救生衣”等,深入浅出地讲解溺水危害、危险水域识别及自救互救技巧,增强青少年安全意识。
小头盔连着大安全
在交通安全课堂上,推动“小头盔”守护“大安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出行特点,设计“道路盲区认知”“安全头盔防护测试”等互动实验。志愿者通过图片对比、场景模拟和视野盲区实验,让学生们学习如何正确过马路、远离大货车以及避免车辆盲区危险等知识。特别是在“反光条制作”环节,学生们亲手将荧光材料剪成星星、月亮等形状制作成独一无二的安全标识贴在书包上,这不仅让安全知识“看得见”,更让每位学生成为流动的“安全提示牌”。
解锁火灾逃生技能
消防主题课程则采用“理论+实操”双模块,覆盖家庭、校园、商场等场景。通过知识讲解,教授学生火灾的特点以及对烟雾报警器的认识。同时,在介绍灭火毯、逃生面罩等常用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时,利用烟雾报警器进行演示、组织学生们亲身体验逃生面罩的佩戴方法。此外,还通过火灾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们思考并模拟应对过程,加深学生们掌握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技巧。
黄金12秒自救锦囊
在地震预防方面,设置“黄金12秒避险”“日常防震应急”双阶段教学。志愿者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传递和互动实验“地震避险桌游”,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伏地、遮挡、手抓牢”的自救方法,提升防震避险能力,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此外,志愿者们还指导青少年准备“家庭应急包”,并制定了“家庭应急避难计划”,让安全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
据介绍,此活动创新采用“知识输入—能力建构—行为转化”三维教学模式,让广大青少年对溺水、交通、火灾和地震等各类安全危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认知风险能力、自主分析应变能力和协作互助能力。下一步,团霞山区委将持续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儿童平安小课堂”系列宣讲活动,护航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