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湛江网友自发创作的“霞山老街”系列短视频收获大量点赞关注,老街的建筑、烟火、魅力,通过镜头走进大众视野。
在湛江霞山,逸仙路、民治路、延安路、东堤路等一条条老街,宛如城市的脉络,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湛江人成长。它们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街道,更是湛江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如今,赤坎老街已名声大噪、游人如织,霞山老街如何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走出独特的“出圈”之路,并与赤坎老街形成良性互动,值得深入探讨。
霞山老街想要“出圈”,需深挖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核。今年3月,霞山区建筑遗产模型制作大赛举行。大赛组委会两次组织参赛者深入霞山老城区开展建筑主题导赏。同时,在社交网络上,霞山的法式建筑、“八角市场”等备受网友关注。不难看出,多元文化交融的建筑特质,是霞山老街区别于其他老街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霞山老街应进一步梳理历史脉络,围绕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元素,打造专属文化IP。
在传播方式上,霞山老街需乘上社交媒体的东风,持续扩大影响力。相关职能部门可顺势而为,一方面发起“霞山老街”话题,鼓励更多网友、居民参与创作,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另一方面,借鉴赤坎老街的宣传策略,与旅游博主、文化领域达人合作,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实现“破圈”传播。
霞山老街与赤坎老街虽各具特色,但完全可以形成“引流”效应,实现互利共赢。两者可联合推出“湛江老街文化之旅”精品路线;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如“湛江老街文化周”,通过互补的活动内容吸引不同兴趣的游客。在宣传推广上,两街可相互“种草”,在社交媒体上通过“转场”推荐对方特色,利用赤坎老街现有的客流量,为霞山老街引流;霞山老街也可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赤坎老街文旅的层次感。通过这种联动,不仅能提升湛江老街的整体知名度,还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周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