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湛江市直关工委组织的关爱下一代志愿团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在湛江,有这样一座特殊的“桥”—— 它虽不跨江河,却连通了众多困难学子的求学路;虽没有钢筋水泥,却用十年坚守搭建起爱心之桥。这就是湛江市“彩虹桥”关爱下一代志愿团(湛江市彩虹桥志愿者协会),队伍由276名志愿者组成,十年来累计资助356名学生,为他们提供每月500-1000元的助学金以及心灵陪伴,助力逆境中的梦想起航。
志愿者与受助学生暖心交流。受访者供图
十年耕耘,成果喜人:受助的356名学生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达87%,71%考入一本院校,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近百人走上教师、军人、公务员等岗位。吴海宁、袁东璐、杨月明等众多队员手机里存着许多“儿女”的照片:“看着当年怯生生的孩子,如今在讲台上神采飞扬,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为了帮助孩子们圆梦,志愿者们用“三关筛查”确定帮扶对象:从妇联、学校初筛提供初步名单,再面对面访谈,最后入户核实,有时为确认一个帮扶对象要驱车几百公里。事实孤儿小林就是在这样的排查中被发现的 —— 父亲早逝,母亲残疾,面临辍学的他如今已是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没有‘彩虹桥’叔叔阿姨们每年无条件的支持和爱心,就没有我的今天。”小林说。
除了经济援助,“彩虹桥”更注重心灵滋养。每个受助学生都有3-4名志愿者组成的“成长导师团”,高考前夕的一条短信、中秋时节的一盒月饼、青春期的一次促膝长谈…… 这些细节串起了珍贵的陪伴。
单亲家庭的小吴在志愿者鼓励下从自卑走向自信,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你们让我懂得,苦难不是耻辱,而是成长的勋章。”
目前,“彩虹桥”保持着“每年新增成员不超过20人”的严格准入制度。这座用爱心搭建的桥梁,正继续向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延伸。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