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记者从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获悉,该局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开展主题为“碧水护航,从我做起”的鹤地水库清漂专项行动。(5月26日《湛江日报》)
五月的鹤地水库,一轮暴雨过后,水浮莲及生活垃圾等漂浮物随波而至。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368名干部职工身着红马甲,在水面上展开清漂攻坚战。这一场看似普通的汛期环境治理行动,实则折射出一座城市对美好家园的守护决心,更启示我们:守护碧水蓝天、共建美好湛江,从来不是某个职能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作为4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鹤地水库的生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强降雨带来的不仅是水位上涨,更有上游冲刷而下的“生态负荷”:水浮莲若不及时清理,将迅速覆盖水面导致水体缺氧;塑料垃圾若任其漂流,可能随水流进入取水口威胁水质。志愿者们“地毯式清理”的背后,是对“大水缸”的珍视,更是对湛江市民饮水安全的担当。
比清漂成果更值得关注的,是志愿者队伍中涌动的精神力量。“全局21个党支部除值班执勤人员、生产岗位人员外全员参加”,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前,青年职工主动请缨上阵——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人,因同一个目标汇聚在一起。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让人不由想起当年建库开河的动人场景:20世纪50年代,30万劳动大军从四面八方奔赴于此,肩挑手扛、风餐露宿,在荒山野岭间建库开河。彼时,他们用“一根扁担挑日月,两把铁锹改乾坤”的毅力,创造了“拦腰九洲江,鹤地出平湖”的奇迹;今天,志愿者们用红马甲的“志愿红”守护“水库绿”,本质上都是对家园的热爱与守护。
清漂行动的深处,是建库开河精神的当代延续。这种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价值内核。从“建库开河”到“清漂护源”,变的是时代任务,不变的是家园情怀。雷州半岛的发展史上,从来不缺迎难奋进的壮举,更不缺心系家园的人民。当越来越多市民意识到,守护鹤地水库不仅是某个职能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湛江人”的义务;当“红马甲”成为继“运河人”之后又一闪亮的精神符号,共建美好家园便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美好家园,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在鹤地水库清漂现场,红马甲俯身打捞垃圾的身影,与当年建设者挥锹铲土的场景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不变的是“艰苦奋斗”的底色,升华的是“共建共享”的理念。今天的湛江,正处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既要守护生态底线,又要提升城市品质,更需以建库开河精神激发全民行动力,推动这座城市走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当“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融入日常,当“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成为共识,我们方能不负前人的奋斗,不愧后人的期待,在时代的长河中,续写属于这座滨海之城的光荣与梦想!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