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芋头试验基地迎来丰收季。通讯员供图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芋头试验基地迎来丰收季,芋头田亩产稳定在4000斤以上,商品芋合格率达95%。这是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广东海洋大学、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团队,在当地推广“芋头旱栽早熟栽培技术”取得的实效。
湛江作为广东芋头主产区,传统垄沟泡水栽培模式下,软腐病发生率常年高达30%以上,病害随积水扩散导致产量锐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唐家镇政府联合乡村振兴工作队,携手科研团队在广东海洋大学基地建成示范田,以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和钙肥增效技术为核心,颠覆“靠水养芋”的传统模式。“以前泡水栽培要天天守着排水,现在滴灌系统精准控水土,病害少了,人力成本降了一半!”基地负责人*感慨道。
芋头肉质紧实。通讯员供图
芋头田亩产稳定在4000斤以上。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科研团队采用滴灌替代漫灌,全生育期垄沟不积水,实现节水 50%、肥料利用率提升30%。实测数据显示,旱栽芋头单株重量较传统模式增加20%,且块茎均匀度更高。同时,底肥中添加生物钙肥后,芋头肉质紧实度提升,切开可见槟榔纹密布,经检测香气物质含量增加15%,口感呈现“香、粉、糯” 的复合型风味,彻底解决传统栽培中 “两头上水”的品质缺陷。此外,采用华南农大研制的菌剂进行种芋浸泡与灌根,疫病发生率降低超50%,配合轮作措施,实现“以菌克菌”的绿色防控。
“雷州半岛光照足、温差大,非常适合旱栽芋头规模化推广。”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康云艳介绍,下一步科研团队将联合企业建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芋泥、芋圆等产品,推动“种植—加工—销售” 全链条升级。目前,该技术已被纳入湛江“科技兴农”重点推广项目,预计明年可辐射带动周边5000亩种植区,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芯”。
从实验室到田垄间,这项技术创新正是“百千万工程”中“科技赋能产业” 的生动注脚——以每亩增收超3000元的实效,让“土疙瘩”变成“金饽饽”,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湛江路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